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新闻发布会
2021年朝阳市人民政府第九次新闻发布会(朝阳市“双减”工作进展情况、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情况)
发布日期:2021-09-08

朝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新闻稿

9

202198日)

 

朝阳市“双减”工作进展情况

市教育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左鹤飞

 

我市把“双减”工作作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着眼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难愁盼问题,加强作业统筹、推进课后服务、规范校外培训,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一、高度重视,把“双减”做为重大民生工程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委书记张淑萍多次听取“双减”工作汇报,并做出重要批示。市委副书记、市长谢卫东召开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全市“双减”工作,明确提出了学生和家长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的目标。成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和市政府副市长共同担任组长,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发改委等30个部门为成员。7个县(市)区全部成立领导机构,组建了工作专班。

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印发了《朝阳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朝阳市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专项督查工作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健全完善“双减”政策体系,常态化促进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和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

二、统筹推进,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一是强化统筹,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制定了《朝阳市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实施作业管理“八禁止”。小学1-2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3-6年级每天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90分钟。实行 “一校一案”,成立作业管理专班,明确作业管理工作责任人,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丰富作业类型,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将作业设计、管理、批改纳入教研体系,充分发挥作业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二是扩面提质,全力推进课后服务。2021年秋季开学后,课后服务实行全覆盖,推行“5+2”模式,即义务教育学校每周一到周五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正常下班时间;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可以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切实解决好家长后顾之忧。

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可以开展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也可以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补习辅导,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

积极探索暑期托管服务。龙城区和凌源市有5所学校开展暑期托管试点工作,共有127名教师、535名学生参加了暑期托管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是加强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范课堂教学,不超纲、不超标、不超进度,让学生在课内学得好、学得足,做好学有困难学生的帮扶、辅导,增强学校吸引力。开展“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强化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利用,满足学生自主化学习和个性化需求,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四是严格要求,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双减”工作承诺制,教师人人签订承诺书,承诺从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等方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从教。从严从重整治有偿违规补课。建立包保制度,成立工作专班,加强巡检,对发现违规补课的教师,一经核实,依法依规从严从重处理。

三、多措并举,全面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

一是严格校外培训机构审批。全面停止新的面向中小学生学科类培训机构和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审批。对现有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按照“提标准、控数量、保质量、促发展”原则,制定设置条件标准,达到标准的,颁发办学许可证,并一律登记为非营利性。达不到标准的,指导其稳步退出。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由文旅广电、体育等部门分别制定文化艺术类、体育类等设置标准,明确审批条件,并严格审批。

二是强化校外培训规范管理。制定校外培训机构检查十项标准,对校外培训机构证照是否齐全、疫情防控是否达标、消防安全是否达标、牌匾和广告是否合规、培训教师是否资质合格、课程和教学内容是否备案、与家长是否签订《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办学场所是否符合规定等进行严格检查,对达不到标准的,坚决不允许培训。暑假期间,全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部停课,秋季开学后依规有序恢复。截止目前,各地已取缔无证无照黑机构46家、校外服务机构210多家,限期整改54家,拆除违规广告牌匾72块。

三是形成校外培训监管合力。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监管合力。市委宣传部积极宣传科学教育理念,通过“朝阳发布”“V朝阳”等平台发布30篇新闻报道,解读“双减”政策,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市市场监管部门监测各类广告62,869条(次),检查校外教育培训机构154家,巡查户外LED显示屏、墙体广告、宣传栏615处,现场责令整改14家。教育部门与市场监管局、营商环境建设局、民政局建立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转非营利性校外培训机构信息协作机制,开通绿色通道。网信部门成立了网络舆情管控专班,对“双减”工作网络舆情进行全天候监测。公安部门积极参与到双减工作中,增加维稳警力,并对校外培训机构消防设施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城市综合执法部门积极参与,对校外培训机构广告牌和门店招牌进行整治。人民银行和银保监部门对全市261个学科类的培训机构收费情况进行监管。

四是推进校外培训机构网格化管理。积极构建校外培训机构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了乡镇(街道)、社区联动的工作网络和体系;乡镇(街道)、社区对校外培训机构实行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网格员的监督巡查作用,对网格内各种办学行为进行巡检,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一遗漏。

做好“双减”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担当作为,克难攻坚,坚决如期完成“双减”工作各项任务,向全市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情况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茹洪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够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现就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发布。

一、产业结构调整方面

“工作专班、发展目标、重点产业链、保障措施”四个方面,分别起草了“原字号”“老字号”“新字号”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5),规划建设17条产业链,建立了调度协调推进、项目“谋立推建”、企业梯度培育、科技创新驱动、政策双向引导、督评考核联动等“六个保障机制”。其中:

(一)“原字号”方面。聚焦规模化、精细化、高级化,实施了一批深度开发项目。比如,凌钢集团向清洁化迈进,开展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又如,致鼎再生资源公司向循环化发展,建设的废钢生产线项目;再如,众源科技公司向高端化延伸,实施的高品质钛提取项目。

(二)“老字号”方面。聚焦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实施了一批改造升级项目。比如,飞马车辆向智能化延伸,开展的生产技术智能化改造项目;又如,浪马轮胎公司向规模化发展,实施的数字化高性能全钢子午胎建设项目;再如,一诺环境向绿色化发展,实施的村镇污水处理集成设备项目。

(三)“新字号”方面。聚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了一批新兴产业项目。比如,喀左县半导体新材料特色主题园区中的通美晶体等系列半导体新材料生产项目;又如,中电科53所光电装备生产实验基地项目;再如,紫光云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还有,能环新能源实施的生物质能热电联产项目。

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

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实行率先突破:

(一)以资源综合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全面落实国、省、市相关政策。如,帮助凌源钢达集团、鞍钢废钢等企业申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和再制造企业,帮助一诺环境申请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条件企业。二是推广我市节能减排产品。如,帮助欧尔东公司环保申请辽宁省节能减排技术装备产品等。

(二)以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一是全面梳理辽宁省“十四五”时期工业和信息化项目台账(绿色低碳)及辽宁省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施方案项目清单,完善更新项目基本情况及进展情况。二是对标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产品及绿色园区等要求,摸底我市现有情况,为下一步争取省级绿色工厂奠定基础。三是凌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级绿色工厂发展现状开展复核工作。

(三)以节能服务助推高质量发展。通过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潜力调查及对我市58户重点用能企业2020年能源消情况调研摸底,向省工信厅积极争取,对23户重点企业开展了节能诊断服务,服务企业实施节能改造。

(四)以助力生态环境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修改重污染天气应急保障案,组织局内各科室及各县区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工作,配合市环保局对企业落实情况进行多次督导。

三、工业数字化方面

围绕“五个推进”工作部署,依次取得如下成效:

(一)推进二级节点平台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已与国家顶级节点完成对接,正在积极拓展应用。

(二)推进数字园区、数字工厂(数字车间、数字生产线)建设。朝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示范智慧园区应用产业云图、数字孪生等新技术,搭建了数字园区框架,同时移动、联通、电信、中能建业和紫光云集团等企业分别对接1户以上省级经济开发区,力争年底前全部搭建完成数字园区框架。金达集团、浪马轮胎2户数字化标杆示范工厂,企业管理者驾驶舱已投入使用。

(三)推进5G工业互联网体系建设。全市上云规上企业已达17户。同时积极布局5G网络,2020年至今已开通5G基站1238个,其中今年新开通433个,完成了中心城区、重点产业园区、重点景区等重点区域布局。

(四)推进工业数字化专家库建设。通过向各重点企业、运营服务商征集工业数字化专家,筛选出首批服务供应商8家、专业人员32名,组建了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专家库,为企业数字化改造提供了方向引领和技术支撑。

(五)推进企业“两化”融合工作。柏慧燕都、朝阳飞马被列为省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凌源钢铁被列为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天亿机械、华兴万达、德众高科等多家企业完成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申报工作。

四、“一县一业”方面

先期规划建设10个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战略新兴成长型“一县一业”,其中:北票市重点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凌源市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朝阳县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建平县重点发展新型环保材料产业,喀左县重点发展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双塔区重点发展医疗器械产业,龙城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朝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纺织服装和数字产业。

发布完毕,谢谢大家!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信息来源:朝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