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奋力谱写朝阳乡村振兴新篇章
发布日期:2022-11-30

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韩玉波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为乡村振兴擘画了新的宏伟蓝图。市乡村振兴局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扛牢政治责任,筑牢战斗堡垒,创新引领路径,激发主体活力,以“12345”工作法,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奋力谱写新时代朝阳乡村振兴新篇章。

“1”,即紧盯“两高于”这个核心目标,全力做好增收工作。一是持续壮大扶贫产业。巩固发展“四个全覆盖”,即“县有支柱产业、乡有主导产业、村有产业基地、户有稳定项目”,推动全市扶贫产业发展壮大。对资金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着力打造衔接资金产业品牌,每个县(市)区打造2-3个特色产业,全市评选100家产业示范基地进行挂牌管理,营造品牌效应,助推产业发展。实施产业项目和产业配套设施建设项目122个以上,省级以上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发展产业的比例不低于50%。支持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发展“五小”产业和庭院经济。二是抓好就业帮扶。开展赴大连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等就业专项行动,落实公益性岗位等就业帮扶政策,脱贫人口就业达3.8万人,确保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和脱贫人口实现100%就业。三是确保政策衔接无缝隙。继续落实教育零负担政策,加强医疗保障,完善住房安全监测长效机制。建立饮水安全长效机制,确保脱贫人口饮水动态监测问题数为零。对无劳动能力有返贫风险的低保已脱贫人口,持续实施兜底保障。

“2”,即抓好各县(市)区试点和扶贫项目资产保险两项顶层设计。一是扎实推进试点顶层设计工作。有序推进北票市乡村建设试点、凌源市防止返贫动态监测试点、喀左县乡村治理试点、龙城区乡村振兴农业产业示范项目建设等试点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梳理总结试点经验,以点带面推进工作。二是引入扶贫项目资产保险机制。为有效破解受疫情、市场价格波动和自然灾害等影响,部分扶贫项目资产出现的出租困难、收益率降低,甚至闲置、损毁等问题,研究引入资产保险机制,切实提高扶贫项目资产抗风险能力。组织各县(市)区筹集资产收益资金作为保费,邀请保险机构研究相应保险方案,推进保险项目落实。

“3”,即推进落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项制度创新举措。一是落实落细“23551”模式。全面推广“23551”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模式,确保全市15.6万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零返贫、零致贫,实现“双零”目标。支持建平县和凌源市创新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二是落实落细“1233”模式。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全面推广“1233”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模式,健全资产长效运营管理机制。落实扶贫项目资产计提折旧要求,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审计和核查,有效防范化解风险。三是在全省率先创新开展乡村振兴学校建设。注重人才培养,突出实践性,将学习培训现场放到项目所在地,设在产业链上,在全省率先创办乡村振兴学校。全市共建设7所乡村振兴学校,在产业发展、生态旅游、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村屯环境卫生整治、乡村建设、乡风文明等方面打造9个培训基地,其中县级2个、乡级2个、村级5个。

“4”,即推进落实四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过渡期内,衔接资金投入保持总体稳定,根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优化衔接资金支出结构,重点支持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二是做好项目建设工作。明确项目绩效目标和利益联结机制,有序推进项目立项和实施,最大程度利用好施工季节,原则上当年项目当年完成。三是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持续开展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扶持脱贫户和易返贫致贫户发展产业项目,激发内生动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四是做好乡村建设工作。扎实开展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稳步推进“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屯绿化亮化,大力开展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工作。

“5”,即落实五项保障措施。一是突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大力营造乡村振兴良好氛围。二是强化工作督查和问题整改。三是扎实推进工作考核。四是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最大限度调动系统干部工作积极性。五是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加强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建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信息来源:朝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