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沐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为小微企业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发挥营商环境建设局的服务作用
1.举办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宣讲活动,普及法律相关知识。
(一)组织法治培训,切实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水平
组织相关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相关骨干、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法治培训,重点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切实提高服务于小微企业的工作人员依法履职能力。积极组织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宣讲团深入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开展法治宣讲活动,通过开展法治讲座等方式,广泛宣讲普及有关法律知识,全面提高工作人员依法执法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形成共建良好营商环境的强大合力。
(二)开通送法进企业直通车,不断加强小微企业法律素养
依托市律师协会的人才及专业优势,组建朝阳市优化营商环境法治宣讲团队。通过“线上”非聚集“线下”非大规模聚集相结合等宣讲方式,在中小微企业开展法治讲座、企业座谈会,宣传政府服务经济发展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正确普及法律规范、准确传递政策信息、精准推送措施意图,全面宣讲安全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营商环境讯息,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法律政策支持服务。
2.完善政企沟通渠道,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一)全面落实“项目管家”制度,为小微企业提供“保姆式”精准服务
以工程建设项目改革为突破口,夯实项目管家机制,充分发挥项目管家联系企业、服务企业的作用,着力解决企业在用地、用水、供电、用气、用工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以市县联动服务企业稳增长专项行动为抓手,深入企业送政策、送服务、解难题、增信心、促发展,集中攻克一批企业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切实提高企业获得感。
(二)创新开展多种活动,与小微企业共商发展大计
邀请小微企业经营者、营商环境监督员、两代表一委员共谈我市营商大计,以破解小微企业发展难题、优化市政公用服务、解决群众用水难、营商环境存在问题、一网通办等为主题,召开多期座谈会。拓宽营商环境问题反馈渠道,面向社会公开选聘营商环境“体验员”志愿者,梳理小微企业提出相关问题并认真研究协调解决,确保小微企业的每个问题都有回音。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最佳实事”和“金点子”征集评选活动,面向企业家、行业协会及社会各界人士征集金点子30条,最佳实事10条。
(三)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相结合,为小微企业增加法律常识知晓率
走进利民热线直播间,宣传各项条例和政策。就条例规定内容及部门政策措施进行解读,反馈小微企业关心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朝阳日报”开设“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专栏,对全市营商环境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系列总结宣传;朝阳市政务服务网设立“政企直通车”专栏,设有惠企政策宣传版块,方便小微企业了解最新政策;设置意见征集及在线调查,方便小微企业群众反馈意见。
(四)突出工商联桥梁纽带作用,提升为小微企业服务效果
工商联组织召开营商环境建设暨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座谈会,部分行业商会代表及民营企业家、市政协委员参加座谈会,企业家们针对全市营商环境建设、积极参政议政,对具有代表性的共性问题集中讨论,为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做好参政议政、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1.向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法律咨询服务,根据《司法部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的要求,2020年起,市司法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打造12348法律咨询热线、实体及法网平台“三位一体”公共法律服务体系。12348已与12345热线平台归并整合,全年无休为市民提供电话热线法律咨询服务;网络平台24小时不打烊提供咨询通道,由专职律师及时解答法律咨询问题;实体平台由专职律师面对面接待群众,对相对复杂的法律问题进行充分讲解,为全市群众提供优质的法律咨询服务。
2.发挥职能优势,为小微企业良性发展保驾护航。一是通过“三燕普法”平台、与电视台合作开设普法栏目等方式,加大普法宣传工作力度,提升企业主法律意识;二是通过简化程序、优化流程等方式压减仲裁办案时限,充分发挥仲裁机构“定纷止争”职能,为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三是打破地域界限,实行无差别受理,为有需求小微企业及时提供法律援助。
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联合工信局、工商联、律协等单位印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涉企法治体检的活动的专项行动方案》,成立以市司法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法治体检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扩大法治体检工作覆盖面,通过官方网站等平台发布法治体检志愿企业招募通知,吸引各类企业主动参与法治体检,提高工作主动性;开展点对点服务,将公益团分小组与企业结对打造专属法治“营养套餐”,帮助企业摸准法律风险“盲点”,找准经营管理“痛点”,打通依法维权“堵点”,让法治体检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剂,以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朝阳市司法局
2022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