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朝阳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07-22


朝工信发〔2020〕181号

 

关于印发《朝阳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工信局:

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根据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做好本地区相关工作。

附件: 朝阳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朝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0年10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朝阳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依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辽政办发〔2019〕3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致2019工业互联网全球峰会贺信精神,以推进制造强和网络强建设为目标,突出工业互联网作为发展智能经济的桥梁作用,围绕支撑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提升,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安全发展和开放发展,着力构建和完善网络、平台和安全体系,加快5G、工业互联网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加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努力把工业互联网打造成朝阳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2年,全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创新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培育1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上云企业达到1000家,建设10家“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7家“5G+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鼓励企业建设行业级、区域级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工业互联网支撑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提升的作用明显增强

  三、重点任务

    )网络基础建设计划

    1.建设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提升5G基站等通信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加快5G网络建设,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园等数据中心项目建设。推动各县、市(区)和工业企业与基础电信企业合作,利用5G、光纤宽带、IPv6、云计算等新技术,在重点产业园区、工业企业部署“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加快提升网络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到2022年,全重点产业园区、物流园区、重点企业、5亿元以上项目实现5G网络覆盖。(责任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通信管理办公室、各政府)

    2.推动企业内网升级改造。鼓励工业企业利用5G、软件定义网络、工业无源光网络、边缘计算、标识解析等新技术,建设与基础电信企业外网协同发展的企业内网,开展生产线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提高生产设备联网率,加快5G、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规模化应用。鼓励基础电信企业结合5G组网和应用,为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进行工业互联网内网设计、建设和运维,探索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商业模式。到2022年,基本完成重点工业企业网络升级改造,在装备制造、原材料和消费品等行业打造一批网络建设标杆企业。(责任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通信管理办公室、各政府)

    3.开展标识解析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在我应用落地,推进工业企业建设行业级标识解析节点,鼓励工业企业与通信、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展基于标识服务的关键产品追溯、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协同等应用创新。加快建立并推广适应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应用场景需求的设备、产品标识标准体系。(责任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通信管理办公室、各政府)

   )融合发展计划

    1.推进工业互联网和5G等新技术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联合建设“5G+工业互联网”技术测试床,开展融合技术、标准、解决方案评估验证等工作。鼓励各和重点产业园区建设“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推动工业企业建设“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开展云化机器人、工业VR/AR等试点示范,加快5G和工业互联网在垂直行业融合应用。在设备层、边缘层、平台层和APP层等方面,开展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融合研究及应用,促进产业向智能化发展。研究探索区块链在工业数据监管、网络安全等领域应用模式,抢抓工业区块链发展先机。到2022年,建设10家“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工业互联网和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发展能力显著提升。(责任单位:工业和信息化科技教育,各政府)

    2.依托工业互联网推动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在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先行先试,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将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等业务流程和采购、销售等管理体系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延伸,带动中小企业开展网络化、数字化改造。鼓励中小企业从质量标准、生产制造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对接行业龙头企业,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实现上下游企业之间数据互联互通、创新资源共享、生产资源优化配置和供应链高效协同,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体系。鼓励企业建设试验检测、信息服务等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提升5G、工业互联网等在大中小企业融合应用能力。(责任单位:工业和信息化厅,各政府)

    3.推进工业互联网和重点行业融合发展。按照“云(企业上云)—网(工业互联网)—智(智能制造)”发展路径,加快5G、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产品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部署,培育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促进重点行业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离散行业,开展生产装备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发展产品远程运维、质量诊断等在线增值服务,实现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的设计优化和质量提升。在冶金、石化、电力等行业开展先进过程控制、制造执行系统和智能传感器部署和优化升级,进行生产流程数据采集和实时监控,实现基于数据分析的生产工艺和流程优化,以及能源管理和安全环保能力提升。(责任单位:工业和信息化,各政府)

   )技术创新计划

    1.加快创新中心和创新载体建设。重点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进软件开发云、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云创新载体发展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构建从基础研究到行业应用的产学研用贯通一体化创新体系,提升创新平台服务产业发展能力。(责任单位:工业和信息化科技、省各政府)

    2.着力推进工业技术软件化。依托省内产业基础优势,组织软件企业与工业企业对接合作,推动工业领域的软件应用,带动工业企业提升软件应用能力,发展工具类、控制类工业软件,研发自动化、智能化应用软件,培育数字化、嵌入式软件等重点应用使企业软件应用水平显著提升。(责任单位: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各政府)

    )平台体系建设行动

    1.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装备、服装、智能制造等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建设和推广应用,分行业、分区域打造一批面向垂直行业和细分领域的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龙头企业争创级跨行业、跨领域平台。(责任单位:工业和信息化、各政府)

    2.提升平台服务供给能力。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营企业,加快完善数据集成、开发工具、微服务框架、建模分析等关键技术,汇聚整合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设备运行、经营管理等数据资源,提高平台面向不同行业和场景的应用服务能力,探索形成商业发展模式。鼓励软件企业、工业企业提升工业APP开发能力,满足工业企业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提升平台支撑企业发展能力。(责任单位:工业和信息化,各政府)

    3.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鼓励工业企业利用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加快实现业务、数据和设备上云上平台,带动5G、工业互联网发展,促进形成以平台为核心,基于“数据+模型”的制造业发展新模式。各县市区和产业园区要加快推进本地区企业上云上平台,鼓励新建企业和项目直接采用云服务方式,加强信息化能力建设。到2022年,全上云企业达到1000家,其中工业企业达到300家,培育10家上云上平台典型示范企业。(责任单位:工业和信息化,各政府)

    企业安全防护提升计划

     1.提升企业网络安全防护能力。鼓励工业企业与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和专业机构加强合作,有针对性地部署和改进安全防护措施,提升工业控制系统、智能装备、工业软件和工业数据等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企业和基础电信企业在网络改造、IPv6部署和5G应用过程中,按照网络安全标准要求,部署安全设施,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责任单位:工业和信息化,各政府)

    2.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工业控制系统等领域的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标识解析节点建设运营企业加强安全防护能力建设,确保平台、标识解析系统安全运行。提升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技术防护水平。推进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和产业化应用。(责任单位:工业和信息化,各政府)

   (六)开放合作计划

    1.加强技术交流合作。鼓励内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围绕5G、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数据建模、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和芯片制造等薄弱环节,建立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机构、高校和重点企业交流合作机制,及时跟踪把握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技术发展趋势和方向,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考察对接活动。到2022年,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技术交流对接活动,对外技术交流合作能力显著提升。(责任单位:工业和信息化科技教育,各政府)

    2.强化产业对接合作。鼓励各、重点产业园区和企业,加强与国内外政府机构、产业联盟和大企业的合作交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在协同创新、产业发展、市场一体化等方面加强合作,积极参与国内产业分工,构建跨区域、跨领域紧密协作的工业互联网等产业链,提高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和信息产业合作发展水平。(责任单位:工业和信息化、各政府)

    3.开展招商引资引技工作。围绕补齐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发展短板,鼓励各区、产业园区积极吸引新技术、新成果来转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收购、兼并重组工业互联网领域优秀企业,利用全球技术、知识产权等创新资源,提升我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加强招商引资,积极吸引知名企业在朝阳布局争取国内领军企业及其战略合作企业产品和项目在朝阳落地。(责任单位:工业和信息化商务、各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建立市县联动的协同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全工业互联网建设工作,推动各地区、各部门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研究部署重大规划和重要工作安排,协调跨地区、跨部门的重要事项,加强对重要事项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责任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通信管理办公室等有关部门,各政府)

    (二)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形成技术研究和产业应用互促互进的良好局面推广优秀解决方案和典型案例,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提供专利保护维权服务,打造有利于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网络部署与应用落地的外部环境。(责任单位:工业和信息化科技知识产权局,各政府)

    (三)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强化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对符合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国家、省有关资条件的企业,金及政策支持。(责任单位:工业和信息化财政税务局,各政府)

    四)深化产融对接合作。拓宽工业互联网建设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资本市场开展股权融资,引导各类投资基金向工业互联网领域倾斜。完善银企对接机制,为企业提供精准信贷扶持。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产业链金融、融资租赁等与产业直接结合的金融服务。(责任单位:工业和信息化财政金融,各政府)

    (五)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深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培养引进一批工业互联网领域人才、紧缺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鼓励内高校、职业技术学校设置工业互联网专业和课程,建设工业互联网人才实训基地,培养工业互联网专业技术人才。实施企业人才培训计划,开展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专题培训、现场观摩和系列对接活动,激发企业内生发展动力。畅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间,以及内外人才流动渠道,鼓励通过双向挂职、短期工作和项目合作等方式加强人才交流共享。深化人才激励机制改革,鼓励企业完善科技人员股权、期权和分红奖励办法,吸引、留住高级技术人才和技术骨干,调动科技人员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责任单位:工业和信息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各政府)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信息来源:朝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