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科函〔2023〕6号
关于对朝阳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
第182号提案答复意见的函
王洪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持续为校企深度合作注入动力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在强化校企深度合作理念方面
运用各类媒体,加强创新企业、创新人物和创新活动的宣传,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科技活动周、科技之冬、产学研合作对接会等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召开“《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宣讲会”和科技政策培训会,持续对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创建创新平台、申报科技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等创新行为予以激励,推动校企业合作走深走实,不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助力企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
二、在建立校企合作利益共享机制方面
通过建立科学、紧密的校企利益联结机制,真正在企业、高校院所间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技术共进的捆绑式合作、协同发展的市场化利益联结机制,激发市场主体和高校院所协同创新活力。一是联盟协作模式。围绕钢铁冶金、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和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集群,依托龙头骨干企业,整合产业内企业和相关高校院所资源,组建产学研联盟,补充、延伸、强化产业链条,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联盟成员间成果转化收益共享。二是股份制合作模式。校企双方成立第三方实体公司,引导、支持研发投入能力强的企业,以资金、资源入股,高校院所以技术入股,成立实体公司实行市场化运营;校企双方开展项目合作,企业以资金、资源入股,高校院所以成果入股,对项目产生的收益按照股份比例进行分配。三是校企一体模式。依托企业,将高校院所专家团队纳入企业研发团队一并管理,享受企业特殊工资及其他福利待遇,推动企业提升自身创新能力;依托高校院所,企业将技术研发人员派驻到高校院所,利用高校院所科研设备、人才资源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四是量身定制模式。广泛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针对产品技术创新、生产工艺改进等具体需求,到高校院所“量身定制”一批科技成果,推进小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循序渐进地在校企间建立起互信互惠合作关系,逐步构建更加紧密的利益捆绑式市场化联结机制。
三、在健全校企合作资源互补机制方面
推动“盟榜带”建设,助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一是聚焦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链、重点企业,通过优化校企利益联结机制,以骨干企业为“盟主”,集聚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资源,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35家以上。二是面向重点产业链、重点企业的重大技术需求,拉出企业科技攻关“榜单”,大力实施“揭榜挂帅”项目40个以上,推进“卡脖子”技术攻关。三是坚持以人才为中心,采取“项目+团队”的“带土移植”引才方式,引进域外高科技项目、团队和技术20个以上。四是鼓励、帮助企业创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和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专业技术创新中心、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创新平台,促进全市创新体系建设。五是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点对点”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对接活动,畅通校企对接通道,精准组织对接,转化落地科技成果170项。
四、在完善校企合作制度供给机制方面
充分发挥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针对校企之间的合作需求,推动企业与高校组建校企合作委员会、校企研究院等校企联盟组织,在体制和机制上保证紧密结合,形成企业和高校资源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同创新模式,实现企业与高校资源有效整合。深入落实《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朝阳市“揭榜挂帅”重点技术攻关项目管理办法》《朝阳市“带土移植”项目管理办法》《提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实施方案》《提高科技型企业增长率实施方案》,持续对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型企业引育等重点创新活动予以激励,进一步形成校企深度合作的长期运行机制。
朝阳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5月24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