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培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钒钛产业加快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朝阳钒钛磁铁矿含铁矿物主要是钒钛磁铁矿、钛铁矿为主要回收矿物,矿石中钒钛磁铁矿存在形态多样,大多为单体矿物块状,但结晶细小且充填在部分矿石裂缝中;钛铁矿以自形板状固熔分离体包裹于钒钛磁铁矿中。朝阳市钒钛储量丰富,原矿含铁10%-14%、二氧化钛2.5%-3.5%、五氧化二钒0.07%-0.12%,经过选矿后,精矿含铁45%-46%、二氧化钛18%-22%、五氧化二钒1.3%-1.8%,说明本地区钒钛磁铁矿铁品位偏低,钛、钒的品位较高,且易采、易选,产业发展具有独特优势。但从总体上看,是钒钛产业规模小、层次低,亟须进一步推进产业链条发展和优化升级。您的提案,对朝阳发展钒钛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朝阳市高度重视钒钛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分别从以下几方面推动钒钛产业发展:
一、集群推进加快有色金属产业建设
朝阳市深度推进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规划推进现代钢铁冶金、新材料(含有色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农产品精深加工3个“原字号”深度开发和汽车无人机及零部件、特色装备制造2个“老字号”改造升级以及电子信息(含半导体新材料)、清洁能源、数字经济3个“新字号”培育壮大在内的8个产业集群建设,并将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作为“新材料”产业集群的一条重要产业链来规划建设,以产业链发展带动集群发展。在朝阳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目标培育建设二百亿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充分发挥金达、新都黄金、华祥和百盛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壮大集群发展。
二、实施战略新兴成长型“一县一业”
朝阳市规划建设了7个工业战略性新兴成长型“一县一业”,不断完善7个县(市)区主导产业,其中,双塔区主要推动以钛、钼、金为主的有色金属产业链发展,年产值已突破60亿元;朝阳县主要推动以钛、锆为主的有色金属产业链发展,年产值突破16亿元。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提升,产品产量、产值均快速提高。
三、数字化改造赋能增效企业发展
朝阳市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连续两年开展工业数字化工作现场观摩推进会议,学习先进典型,利用成功经验、先进理念推动改造进程;召开两届朝阳市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峰会,今年预计5月下旬召开第三届,联合重点网络运营商,为有色金属企业数字化改造提供特色服务,推动升级改造。
四、开展向上争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向上争取惠企资金政策,不断加大有色金属企业扶持力度、缓解企业压力、激励企业创新活力。2022年为华锆、金达钛业申请专项资金共430万元。金达钛业小颗粒海绵钛获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亿联盛获批省级绿色工厂、华祥获批省级数字化车间、东锆等企业的7个项目入选省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华锆等5家企业的产品入选省工业企业创新产品目录、金达钼业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金达钼业等2家企业的产品入选省“专精特新”产品、技术、百盛钛业获批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朝阳市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笃定高质量发展,围绕“三篇大文章”、“一县一业”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大钒钛资源的开发利用,把我市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研究好、开发好。继续推进以下工作:
一、推进招商引资,加快延链补链建设
利用好朝阳钒钛资源发展基础和优势,以及交通等地理条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加强合作交流,对接一批高质量项目,推动钒钛资源开发利用。吸引一批业内大央企、大民企致力于朝阳市钒钛资源产业发展,投资新上延链补链强链项目。
二、推进技术创新,加快技改升级进程
引导钒钛资源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围绕选矿分离、节能降耗、综合利用等加大创新研发。着力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加大产品深加工程度,提升资源附加值。不断提升企业生产技术设备水平,开展数字化改造,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联系科研院所来朝建设产业中试基地,研发新产品,落地新项目。
三、推进循环发展,加快绿色制造体系
结合国、省、市产业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快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等方面进行优化和提升工作,加快朝阳有色金属产业绿色循环发展步伐。积极争取国家、省在“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和“数字辽宁 智造强省”专项资金支持。
四、推动资源开发利用,保障产业链稳定供给
积极与国内专业研发钒钛磁铁矿机构,开发利用朝阳丰富资源,研究共性技术、打破选矿难题,提升有色金属产业上游供给。加强合作交流,有序推进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助力产业快速发展。
最后,再次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朝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5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