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永春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在提案里提出的问题及建议非常好,感谢您对我市文化旅游事业的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华夏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千百年来华夏祖先智慧的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工作,是我们非遗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按照您的提案建议,现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 近几年主要工作
近年来,我市以加强日常保护传承工作为基础,以国家级代表性项目为龙头,以重大节日、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为载体,组织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展展演展示展销、传承实践、传播交流活动,让更多的人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参与保护工作。非遗保护工作越来越深入人心。
一是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演展示展销活动。2012年以来,我市每年都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举办传承人技艺展示、传统项目作品展销及传承人传统技艺展演等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活动,让广大市民近距离感受和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魅力。为将我市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能够常态化集中展演展示展销,2017年,我市在文化设施紧张的条件下专门建立了朝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经过装修布展,2017年、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展厅对外开放,吸引了众多的市民和游客参观,社会反响良好。目前,展厅已征借作品500余件,征集作品37余件。
二是开展传统戏曲、秧歌经常性展演活动。组织皮影展演。我市共有皮影演出团体20余个,每年演出达200余场。凌源皮影戏传承人多次参加国内外展演活动。皮影雕刻作品曾亮相人民大会堂和上海世博会。组织传统评剧展演。朝阳县、凌源市传统评剧都是市级保护项目。两个地方剧团曾多次在全国戏剧大赛中获大奖。朝阳县评剧团曾受邀进京、进中南海演出。他们长期活跃在朝阳的广大城乡,每年演出300余场,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朝阳的秧歌展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各县(市)区每年都举办春节秧歌展演活动。朝阳县社火活动遍布城乡,社火形式灵活多样,表演艺术形象逼真,内容丰富,表演形式可达20多种,深受民众喜爱,是每年春节期间城乡群众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
三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按照辽宁省文化厅《关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文化惠民活动的通知》要求,我市每年都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丰富了学校师生和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有效提高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加强交流培训,提高传承人技艺水平。近年来,我市先后组织非遗项目300多位传承人,参加了辽宁省组织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展演以及俄罗斯、昆明、沈阳、上海等地的非遗展演展览活动。组织我市剪纸、玉雕、刺绣、皮影等200多位传承人参加辽宁省举办的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班。通过组织对外交流和培训学习活动,既宣传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阔了传承人的视野,同时也提高了传承人的技艺水平。
五是创造条件,积极开展传承活动。采取多种形式为传承人创造条件,支持他们开展传习、传承活动。通过提供传习所、提供设备、组织宣传展示、寻找传承人等多项措施,积极为传承人传习发展创造条件,并帮助传承人促销手工艺作品,增加传承人创收。全市每年开展传承培训活动30余次,参与传承人数300余人。有20多个项目进校园、进社区传承。通过传承培训活动,使我市的传承队伍逐步发展壮大,并带动青少年一代加入传承人队伍。
二、 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夯实基础,加强非遗保护基础工作
加强朝阳市非遗馆建设。征集一部分优秀非遗实物作品,丰富展览,集中力量将其打造成非遗展演、展示、展销及传习、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保护展馆。利用好资金扶持政策,支持凌源市建设凌源皮影展馆,将其打造成大型皮影数字化保护基地。
加大调查挖掘整理和培育项目力度。深入民间开展调查工作,针对濒危项目开展抢救性挖掘、整理、保护工作。
(二)开展非遗项目展演展示活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组织全市项目保护单位,充分利用各种节庆活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校园、进社区展示、展演活动,认真完成省政府“重强抓”考核任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举办朝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展演、展示、展销活动,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增强全社会保护意识。
加强文旅融合,实现非遗保护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一是将非遗展馆列入旅游景区、景点,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二是开展非遗项目进景区集中展示、展演、展销活动,带动非遗项目进驻景区展示、展演、展销,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三是利用非遗资源吸引文化旅游招商引资活动,推动非遗产业化发展。
(三)建立健全传承人培养培训机制
一是针对目前大量保护项目传承后继乏人的状况,制定人才培养制度、带徒传艺制度、传承奖励制度,为传承人提供优质的传承条件和基本保障;二是组织更多的优秀传承人走入校园、走进社区、走向农村,讲授、传承、展示传统技艺,培养后继人才。
非遗保护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标准高,涉及范围广,管理难度大。虽然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可是与委员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听取政协委员的意见,在成绩面前找差距,在差距面前定措施,在措施面前抓落实,在落实面前抓创新,以实际工作回报各位委员的关心和支持,努力把我市非遗保护工作做得更好,为促进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2024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