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市本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水平,摸清各项政策落实和资金使用情况,自5月起,市审计局对市本级义务教育阶段12所初中开展审计。审计组坚持科学谋划、应审尽审、全面覆盖的原则,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对12所学校的全面审计,揭示出各类问题39个,提出审计建议8条,下达审计决定2份,提交审计专报2份。
为了高质量完成本次审计任务,审计组认真分析研判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既做到“一校一策”,又关注12所学校的共性问题,将“1+2+3”方式贯穿审计始终,到达了审计预期效果。
——围绕一个中心,即做好审前调查。面对学校数量多、资金流量大、审计时间短的客观情况,审计组强化审前研究,找准审计重点,多次到教育主管部门了解义务教育阶段政策落实情况。同时,大量查阅义务教育有关政策法规,调取近2个年度指标下达情况。充分讨论分析各学校可能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审计方向。
——突出两个重点,即学校与学生。一方面,学校不同于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审计组从学校角度出发,关注了教学楼消防安全等相关工程建设情况,为保证学生安全就学提出了审计建议;另一方面,从学生角度出发,审计组重点关注了校园配餐情况,从食材安全、菜品搭配、食用口感等方面对2000余名学生进行了满意度调查,并与学校、供餐企业围绕配餐情况进行了深入交流。就揭示出的相关问题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进行了反馈,提出了详细的审计建议。
——抓住三个关键,即以“财务收支、服务性收费、代收费”三个方面为审计重点。审计组以财务收支为抓手,对12所学校进行了一次常规“经济体检”,揭示出无预算支出、往来款长期挂账、内控制度不健全、资产闲置等问题。以服务性收费、代收费为审计突破口,对12所学校课后服务费用收支情况、校服及配餐采购情况、教辅材料费用收支进行了重点关注,揭示出超标准收取课后服务费、未向企业索取发票、校服及配餐招投标不规范、未及时退还教辅材料费用等问题。
截至目前,已推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13个,促进收回财政资金1.65万元,退还学生教辅材料费17.78万元,促进被审计单位完善制度3项,规范了有关学校财务收支行为,促进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