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亩药田春潮涌
发布日期:2025-04-27
日前,建平县哈拉道口镇2600亩黄芪喜获丰收。在该镇黄芪种植基地看到,数百台挖药机如钢铁巨兽般缓缓推进,锋利的齿耙深深扎入泥土,瞬间掀起层层褐色波浪。随着机械臂的抬升,一簇簇纤细的黄芪苗破土而出,药农们紧随其后抓紧采收,分选、装袋,动作娴熟。金黄的芪苗堆成小山,运输车辆往来穿梭,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药材的清香。
建平县哈拉道口镇地处努鲁儿虎山脉腹地,肥沃的土壤和充沛的水源为黄芪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传统秋收不同,药农们选择将黄芪苗“埋土越冬”,待春季价格上涨后再集中采挖,这种错峰销售模式让每亩增收近千元。“黄芪苗大多运往甘肃岷县、山东等地进行移栽种植,每亩产量在1500斤,每斤订单价在5.5元左右,每亩纯收入2000-2500元。”建平县哈拉道口镇哈拉道口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立足资源优势,通过土地流转、技术培训、金融扶持等举措,推动黄芪种植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2024年,该镇将辖区内哈拉道口村、三合号村、双丰村、嘎岔村的2600亩土地集中流转给大户种植黄芪,当地村民在享受地租的同时,收获季还可以就近打工增收。
从“秋枯春收”的时令革新,到“大户+农户”的共赢链条,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每一株金色药根都在诉说:丰收,从来不止一种模样。建平县哈拉道口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产业链延伸”模式,共发展产业基地42个,种植面积达2.5万亩。此外,该镇通过创新推广“中草药+裸地蔬菜”“特色经济作物+裸地蔬菜”等轮作种植模式,不仅破解了土地连作障碍难题,更实现了“一田双收”的经济效益,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