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宋馨宇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下面,就我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一季度“开门红”情况进行发布。
一、精耕细作、砥砺笃行,基本实现工业全面“开门红”
年初以来,我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工作总基调,多元施策推动工业经济“开门红”,确保一季度起步稳、开局好。
(一)以优服务力保企业运行,工业运行实现新发展。坚持企业至上,全面推进包保服务、科学排产、重点监测、调度分析、政策兑现、应统尽统六方面工作,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速2.4%,增加值增速8.7%,比去年全年提高2.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5.1个百分点;规下工业营业收入增速44.7%,规上、规下均超额完成了预期目标。
(二)以抓项目筑牢发展根基,工业投资实现新发展。围绕产业集聚地、产业集群和“一县一业”,紧盯项目开工率、复工率,谋划推进凌钢高炉装备升级建设、黑猫年产16万吨橡胶复合母胶项目、荃吉康医药植物基健康谷一期、晶岚新材料铁基非晶合金带材和非晶铁芯等工业项目635个,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7.7%,投资总量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60.1%。
(三)以扩规模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基地实现新发展。扎实开展产业集群、新材料和现代冶金产业集聚地建设,14个产业集群438户规上企业产值占全部规上的91.7%,有色金属新材料和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增速较快,产值增速分别为13.5%、10.4%,超过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速。
(四)以谋创新引领优质培育,工业高端化实现新发展。围绕“成长型小微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申报省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34项、产业技术创新重点攻关任务“揭榜挂帅”需求7项、工业创新产品30个,推荐省消费品名企名品19个。获评创新型中小企业10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户,复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户。
(五)以强指导助推赋能升级,工业智能化实现新发展。推动召开2025年工业数字化工作座谈会,组织专家团队入企服务,为企业数字化改造和向上争取提供了有力支撑。指导县区开展省级5G工厂名录项目及优秀案例遴选和智能工厂梯度培育。我市入选辽宁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第一批)公示名单,朝阳红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上榜国家级民用爆炸物品行业重点场景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名单。
(六)以创新体系撬动低碳发展,工业绿色化实现新发展。扎实开展国家、省、市三级绿色制造体系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国、省绿色制造名单复核工作,组织企业积极参与2025年度省级绿色制造名单推荐和第一批市级绿色制造名单创建工作。推动召开钢铁企业及废钢企业产需对接会,完成了辽宁一诺环境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条件企业复核。
(七)以重协调强化统筹推进,其他工信工作实现新发展。组织8户企业参加专精特新企业产融对接会、1户纺织企业参加在上海举办的中纺联“五大联展”之中国国际服装博览会。完成2025年上半年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近300人次资格审核工作。协调完成秧歌展演等大型活动、重要考试期间的通信信号保障、电磁环境监测等工作。以民爆行业为重点的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圆满完成以元旦、春节、重要会议、考试等为重点的电力供应保障工作。
二、满弓紧弦、提速争先,确保实现工业经济半年“双过半”
(一)紧盯服务企业稳运行。坚持规上、规下同抓并促,继续深入县区、园区和企业精准服务、助力发展,坚持“一企一策”、稳产高产,调度监测、精准分析,全力推动工业运行“双过半”。
(二)紧盯项目建设扩投资。坚持重大项目调度通报机制,推动在建项目建设进度,争取更多实物投资量,加快投产达产、贡献产值;鼓励企业技改扩能升级,助推企业对外合资合作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工业投资增长。
(三)紧盯规模增长壮集群。努力推动5个优势明显产业集群开足马力、大干快上,继续领跑全市产业集群发展;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科学规划、壮大规模,尽快成为全市工业发展新生力量;3个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抓稳存量、扩大增量,助力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快推进“新材料和现代冶金产业集聚地”建设。
(四)紧盯提质增效促“三化”。推动优质企业雁阵培育。指导企业争创创新型、专精特新及中小企业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抓好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行四个工作方法、四大要素保障、四个方面赋能的“3×4”工作体系,加快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聚力培育国家、省、市三级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促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
(五)紧盯统筹协调抓全面。加大向上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力度,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强民爆行业安全监管。保障电力供应平稳有序。加大工信专班招商力度。扎实抓好其他工作,确保工信事业全面进步。
发布完毕。
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朝阳日报问:请问为实现“开门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朝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业经济运行科科长 孙弘雨:我们围绕首季“开门红”目标,重点在以下三方面发力,为“开门红”增添了助力。
一是鼓励引导现有存量企业持续增加排产。采取实地走访、深入县区、深入企业、上门服务等举措,鼓励引导存量企业开拓市场,增加排产,扩大增量。
二是鼓励引导新建投产升规企业提高增量。针对朝阳县运达等新建投产升规企业,积极优化服务,扎实做好规上企业惠企政策宣传等工作,鼓励企业稳产满产,提升增量。
三是鼓励引导自然增长升规企业提高增量。持续支持自增企业保持活力,壮大总量并动员指导企业对生产数据精准上报,确保不漏报、不错报,保证工业产值“颗粒归仓”。
在市县两级共同努力下,圆满实现了工业经济“开门红”。7个县(市)区产值和增加值增速全部实现正增长,其中产值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回答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