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清朝乾隆年间,建平县黑水域内的松岭兴隆沟村一带生产的小米因品质优良、口感上佳、营养丰富被选为贡品。如今,该地区的“黑水小米”更是凭借优良的品质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声名远播,产、销逐年递增,成为当地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
近年来,黑水镇立足资源优势,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敏锐捕捉小杂粮产业蕴含的巨大潜力,积极谋划、大力扶持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该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索构建“产品品牌+精深加工+全渠道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推动小杂粮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集群化迈进。
在品牌建设方面,黑水镇注重深挖小杂粮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依托“黑水小米”历史渊源,打造具有地方文化辨识度的区域公共品牌,并延伸开发“黑水锅烙”等系列深加工食品,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通过品牌故事传播、地理标志认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等举措,持续增强“黑水小米”品牌的公信力与影响力。
与此同时,黑水镇积极推进产业升级,着力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近两年,成功引进7家精深加工企业,总投资达1.3亿元,形成集种植、加工、包装、仓储、物流于一体的产业集群。这些企业在技术改造、产品研发、质量管控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拓宽产品线,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多元化需求。
在销售渠道拓展方面,黑水镇坚持线上线下并重,构建多维营销网络。线上,充分运用“互联网+农业”新模式,依托主流电商平台开展直播带货、短视频推广等活动,邀请网红达人走进田间地头和加工车间,现场展示生产过程与产品特色,让消费者直观了解黑水小杂粮的优质品质与历史文化背景,提升购买转化率。目前,年线上销售量达3000吨,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带动利润同比增长5%以上。线下,黑水镇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推介会,主动对接大型商超、连锁餐饮、机关单位食堂等重点客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已与国内十余家大型零售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达成长期采购协议,产品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此外,黑水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不断扩大小杂粮种植面积,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目前,全镇小杂粮种植面积由原来的2万亩增长至6万余亩,仅2025年就新增180余个地块共计1.5万亩。种植品种涵盖多个品类,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同时,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措施,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小杂粮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更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户通过参与小杂粮种植、加工、运输及销售等环节,实现增收,相关农户年累计增收达2000余万元。产业链条的延伸还催生了包装印刷、冷链物流、乡村旅游等关联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的乡村经济生态。
黑水镇党委书记表示:“我们将继续深化‘特’字文章,聚焦品牌打造、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推动小杂粮产业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从‘卖产品’向‘卖品牌’升级,努力把‘黑水小米’打造成全国知名农业品牌,助力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