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市花卉研发中心全力破解种源“卡脖子”问题
发布日期:2025-07-25
日前,在凌源市花卉研发中心采访时获悉,经过20余年持续开展百合种球繁育核心技术研究,凌源花卉产业“卡脖子”问题已经实现重大突破。
凌源市花卉研发中心占地53亩,建有研发楼、连栋温室,购置了实验室设备、智能培训系统设备。多年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先后在花卉研发中心建立专家工作站,其中辽宁省农业科学院2003年开始在凌源开展科技服务,针对花卉产业“卡脖子”问题,持续开展百合种球繁育核心技术研究,目前在百合小鳞茎发育机理、百合种球脱毒技术、病毒检测技术、组培快繁技术、土传病虫害防控技术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获国家专利授权9项,相关成果国内领先,获国家梁希林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市厅级奖励3项,并在大连等地开展了产业化繁育中试,种球品质达到进口标准,实现了优质国产种球从“0”到“1”的突破。
为持续做大做强凌源花卉种源产业,2024年,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与凌源市现代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百合脱毒种球产业化繁育研发示范》合作协议,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产业化生产背景下的百合种球脱毒、组培快繁、工厂化生产、专用设备研发等全过程技术攻关与积累,形成年产500万粒种球的能力,实现从国产种球“1”到“100”的提升,为有效缓解种源“卡脖子”问题,最终实现百合种球国产化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