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外媒聚朝
1600多年前那座皇家园林就在我们慕容村
发布日期:2025-08-08

  如今,“三燕”龙城宫城南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正在进行中,刘大志所指位置就是宫城的南门遗址。

  朝阳北塔的位置即是当年的宫城。


  “三燕”不仅是朝阳市也是我省的一支独特地域文化。如今,深埋地下千余年的“三燕”古城址保护展示工程正在进行中,那些写满故事的一砖一瓦将重新面对游客。当年的皇家花园所在地也改为慕容村,村里还邀请各地的相关研究者创立了“三燕”文化研究会,连盛产的农产品也注册了慕容商标……当地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做足文旅发展文章。

  壹 这是朝阳的宝贝,不敢有丝毫马虎

  一道围挡,将城市的喧嚣与施工现场的安静分隔得清清楚楚。

  盛夏的朝阳市中心,车水马龙。穿过车流,推开施工工地的安防闸门,“三燕”时期的龙城宫城南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现场便一览无余。遗址工程,模样初显。

  1600年前,前燕的主政者在这里营建都城,取名“龙城”。如今,施工现场正在建设的地方就是当年龙城宫城南门位置。岁月无情,当年喧闹的宫城南门早已深埋地下,工人们正努力让这段尘封的历史重现,那些写满故事的一砖一瓦将重新面对游客。

  朝阳博物馆“三燕”遗址管理处负责人刘大志领着记者向工地中间走去。眼前是一个作业坑,深两三米,“三燕”宫城南门遗址就位于大坑中间。操作坑的上面,是一层坚固的金属防护罩,用来防雨。

  记者小心翼翼地走进作业坑内。“这个地面并不是‘三燕’的,而是辽代的。”目光所及处,几块巨大平面石板横铺地面,为防止记者误认为是“三燕”石板,负责人刘大志连忙解释。

  辽代石板与“三燕”遗址共处一地并不奇怪。考古证实,龙城宫城南门遗址共经历5个不同历史时期——前燕始建,后燕改扩建,延至北魏,再至唐代,最后到辽金元时期废止,时间跨越1000余年。

  刘大志虽然才调任“三燕”遗址管理处这一岗位不长时间,但他对朝阳地区的“三燕”遗址分布以及历史沿革熟稔于心。

  刘大志介绍,龙城始建于公元341年。从时间上看,介于曹魏邺城和北魏洛阳城之间,是我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是研究我国古代都城发展演变的重要实物资料。千余年间,朝阳古城作为古今重叠型城址,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与考古价值。

  2004年,朝阳进行古城改造,“三燕”龙城宫城南门遗址正式被发掘,同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为了保护遗址安全,生活在南门遗址上面的民居被迁移,这里建设了一处城市街心花园,龙城宫城就这样被深埋在城市脚下。

  保护是为了文物安全,展示则是让文物连接古今,告诉后人这座城市厚重的文化。

  20多年前植下的幼苗如今已经成林。发达的根系在穿过土层后,嵌入地下1000余年的古城墙上。刘大志说,为了保护遗址城墙的完整与安全,在保护施工中,他们将禁止用化学方法清理树根,而是用物理方式将扎入城墙里的根系一根根拔除,直至恢复当年城墙的原始样貌。

  “龙城遗址是朝阳的宝贝,我们不敢有丝毫的马虎。”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刘大志这样说。

  贰 我们研究它是为了更好地保护

  在朝阳,“三燕”时期遗址分布较多,几十年来,学界和当地历史文化爱好者对这些遗址的探寻和保护一直没有中断。

  在“三燕”龙城宫城的东北方向约8公里处,有一个村子叫“慕容村”。随着城市的扩展,原本远离闹市的乡村如今已发展成为“城边村”。

  慕容村曾是后燕的皇家花园——龙腾苑遗址所在地,2019年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2年,辽宁知名文博专家朱子方在木匠营子村(今慕容村)一处叫“东团山”的土包上,发现了人工夯筑及车辙的遗迹。研究后,朱子方判定木匠营子村一带是当年后燕龙腾苑的位置所在,“东团山”就是“景云山遗址”。在它的西南位置,还有一个当地人称为“西团山”的土包,很可能是龙腾苑宫殿遗址。

  同样一直关注龙腾苑遗址的,还有今年78岁的孙国平。从23岁入职至退休,他先后在朝阳县文化馆、朝阳县文物管理所、朝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工作,一直与文物打交道,曾参与多处“三燕”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

  记者见到孙国平时,他身穿一件粗布白色小褂,精神矍铄,身体消瘦。打开“三燕”历史的话匣子后,他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目前,孙国平基本弄清了这处皇家园林每一处景观的遗址分布情况。“龙腾苑是后燕皇帝慕容熙为他宠爱的皇后与妃子修建的皇家园林。慕容熙是亡国之君,这座园林也成了历史绝唱。”孙国平这样评价道。

  时隔1000多年,这处皇家园林曾经的繁华与绚烂多姿早已被耕地、平房覆盖。记者站在文物保护碑旁,环视四周,不远处是朝阳市区林立的高楼与车流穿行的立交桥,另一侧是半人高、连绵成片的玉米地。眼前的这一大片耕地和栋栋蔬菜大棚,让人很难相信,这里曾是风景秀美的皇家园林,见证了北燕的灭亡以及发生过的那些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

  如今,闲来无事的孙国平还会经常到龙腾苑遗址转一转。他说,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每一次走进这里,就会越发感到朝阳历史文化的厚重。“‘三燕’文化不仅是朝阳独有的,也是辽宁独有的,我们应该保护好、宣传好,让外人知道我们这里历史悠久。”

  叁 历史文化品牌为村里创造效益

  慕容村除了是龙腾苑的遗址,还是朝阳市“三燕”文化研究会的所在地。村子里能“长”出一个学术研究会,这在其他地方并不多见。

  1982年出生的李斌既是朝阳市“三燕”文化研究会的法定代表人,也是慕容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研究会是由他一手创建的。

  李斌是慕容村人。关于村名的由来,他解释:“听老一辈人说,曾经有一位慕容将军隐姓埋名生活在这里,时间长了,就谐音成了‘木匠营子’。”

  李斌说,老人们总讲,村子历史很久远,与历史上的慕容家族有关系,但具体是什么关系、村子到底有哪些历史,很少有人能讲清楚。不过,这并不妨碍小时候的他和小伙伴们在山包上、耕地里捡拾陶片、古钱币等,“当时我就想,等我长大了,一定要把村里的历史讲清楚。”

  2016年,当兵复员回家的李斌被推举为村委会主任。5年后,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就在他担任村主任不久,李斌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将村名由“木匠营子”改为“慕容村”,另一件是成立“三燕”文化研究会。

  2018年,朝阳市“三燕”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研究会坐落在“三燕”故地,方便了学术研究。记者采访时,看到村委会一间房子的外墙上高悬着研究会的牌匾。地方有了,还需要文化研究的学者与爱好者,于是,李斌动用各种关系,将朝阳地区乃至全省相关专家邀请入会。

  慕容村现有860户3800多口人、7个村民组,是朝阳市双塔区他拉皋镇第二大村。研究会成立后,村子曾经模糊的历史不仅被廓清、变得生动且具象,而且被更多村民熟悉,并口耳相传。“大家都为自己是慕容村人而自豪。”李斌说。

  厚重的历史不仅给予慕容村民文化自信,也让“三燕”文化成为村民赚钱的金字招牌。因为毗邻朝阳城区,慕容村目前拥有1000多栋蔬菜大棚。李斌自豪地说,目前,已有村民注册了“慕容村”蔬菜品牌,因为慕容村所产蔬菜质优价廉,深受朝阳市内大型生鲜超市的欢迎,不少消费者就认“慕容村”品牌。

  采访结束,记者走出慕容村,眼前就是车水马龙的朝阳市区。李斌说,小时候,因为这里没有直通城区的路,他们进城需骑着自行车在泥土路上绕行很久。如今,马路畅达平坦,“我也希望研究会像这条道路一样,连接古今,为乡村发展服务。”

  资料库

  “三燕”龙城宫城与龙腾苑遗址

  地址  朝阳市内、朝阳市慕容村

  年代  东晋十六国

  文物  金步摇、马具、铁器等

  价值  证明了东晋十六国时期,辽宁西部地区是“三燕文化”的重要分布区域,也证明了朝阳作为“三燕故都”的重要历史地位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信息来源: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