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县域工业成效明显 北票市获批全省工业强县(市)
发布日期:2025-08-14

8月4日,辽宁省工信厅发布了《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2024年工业强县(市)培育认定工作的批复》(辽工信投资〔2025〕99号),北票市上榜“工业强县(市)”名单,全省仅5家。

工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重要引擎。一直以来,全市工信系统围绕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质量等重点,推动县域工业扩规提质,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总量提升,扩大县域工业规模

一是突出运行抓存量。全市工信系统坚持企业至上、服务为要的宗旨,突出包保服务,充分发挥市政府工业稳增长专班以及市工信县区包联专班作用,主动靠前、精准服务、助力发展。突出分类施策,针对7个县(市)主要产业不同、各行业发展趋势不同、规上与规下工业企业发展重点不同,坚持“一域一策”“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帮助工业企业扩大规模、做优产品、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二是突出投资抓增量。围绕走出去抓招商、请进来抓落地、勤调度抓推进、促投产抓升规,全程服务项目建设。推动在谈工业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在建工业项目尽快竣工投产;抢抓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鼓励现有企业对外合资合作转型升级,激活发展引擎,提高工业增量贡献。

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增加值增速达到6.2%,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0.4、3.1个百分点,全省第6。北票在稳定现有企业运行的同时,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推进市场、平台、通道和产业等对接,统筹招商引资与本土企业转型升级,着力引育富有时代感的高质量项目,奋力打造全面振兴的增长极,2024年,规上工业产值增速10.36%,增加值增速21.4%。

二、聚焦产业发展,优化县域工业结构

围绕产业基础,立足产业优势,加快集聚发展。

一方面,统筹全市产业集聚发展。围绕14个产业集群,定期汇总通报,晾晒成绩、激先敦后,通过机制建设、帮助集群企业(项目)解决问题等方法,贴心服务集群发展,加快了5个优势明显产业集群不断扩优势,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切实快发展,3个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努力成规模。同时,围绕现代钢铁冶金、有色金属新材料和非金属新材料三个产业,着力建设新材料和现代冶金产业集聚地,2024年底,规上产值占全部规上的69.4%。

另一方面,指导县(市)推动域内产业集聚发展。鼓励各县(市)结合具体实际,围绕自己的产业优势打造产业集群,发展特色产业。北票形成了9个产业集群、3个百亿级产业特色园区(钢铁冶金、农产品加工、循环经济)的产业格局,还着力发展了以华润、大唐等国有风电企业为主的清洁能源,以一诺环境、宏晟机械为龙头的环保装备产业,通过产业集聚、打造完整产业链条,加快了产业集群效应的发挥,增强了产业协同发展能力。

三、聚焦工业“三化”,提升县域工业质效

一是突出创新培育,推动工业高端化稳健而行。强化政策宣传指导,筑牢企业高端化培育的基础层;把严申报材料关,助推企业成功申报;打造部门与企业对接的专属服务,推动相应政策落实到位,鼓励引导企业发挥创新主体地位,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到2024年底,全市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1户、创新型中小企业98户、工业创新产品106个、企业技术中心44家、工业设计中心3户,制造业单冠5户(国家级1户,省级4户)。其中,北票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户、创新型中小企业16户、企业技术中心10户,制造业单项冠军1户。

二是突出智改数转,推动工业智能化(数字化)加快进步。以工业企业智改数转网联为抓手,突出分级分类供需对接,清单化、精细化推进待转企业智改数转覆盖和已转企业深度提升;突出点线面一体化推进,企业、产业链、园区全面实施数字化升级;突出关键环节转型,按照轻量化提升、深度改造、数字工厂建设三个方向实施数字化。到2024年底,全市国省智能化(数字化)方面的荣誉称号累计达到14类55户企业109项、全省第3。其中,北票共有19户企业获得国省荣誉6类,实施数字化赋能升级的工业企业53户。

三是突出节能降碳,推动工业绿色化跨越发展。定期组织召开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宣贯培训会议,组织专家免费“把脉问诊”,帮助企业解决绿色制造体系申报难题。聚力培育国、省、市三级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提升工业固废综合处理和循环利用能力。到2024年底,全市共有省级以上绿色制造单位43家,全省第4;国家级机电产品再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1个,全省唯一。其中,北票共有省级绿色单位9家;加快推进辽宁通鑫实业、贝泽新材料、辽宁施可丰新型肥料等企业的项目建设进度,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升级突破。

工业强则经济强,建设工业强县任重而道远。下一步,朝阳市将结合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聚焦延链补链建链强链,突出科技创新引领,紧盯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加快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做强县域工业,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朝阳工信微信公众号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信息来源:朝阳市工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