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区县动态
村里建个大市场 番茄价格咱能定
发布日期:2025-08-21

  北票市蒙古营镇跃进村党支部书记乔宪芳(左)和产业联合党委书记李雪一起查看番茄的坐果情况。 

  “指头一按电钮,想让机器往前就往前,想让它后退就后退。”近日,在朝阳北票市蒙古营镇跃进村村民张国华的番茄大棚里,村党支部书记乔宪芳面对番茄地垄沟里的两条轨道,演示操作水肥一体机种植作业。

  在跃进村1000多栋大棚里,有几栋大棚试点推广改成东西垄轻简化种植,打地、栽苗、破膜、打药,全部不用人力,都是由机器完成。“由以往的南北垄种植改为东西垄种植,一是便于机器在轨道上转圈运行;二是一个大棚可多种200棵番茄。实现机械化种植后,一栋大棚节省资金2000元。”乔宪芳介绍改种的优势。同时在村里的1000多栋大棚里,设置了9个智慧监控点,实时监控大棚温度、湿度,并采取相应措施。大棚内温度一旦低于25℃,卷起的帘子会自动关闭。

  此时的番茄正开着星星点点的黄色小花。“大棚番茄分为两茬,一茬是9月到11月摘果,一茬是3月到6月摘果。这茬番茄9月中旬就上市了。”乔宪芳说。

  跃进村有40多年种植设施番茄历史,常住人口300多户,户均3个棚。在村党支部带领下,近年来番茄特色产业不断推陈出新。早期种植大个儿番茄,间隔时间套种芸豆,到 2020年以后,开始逐步种植小番茄。2019年跃进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产量不断增加,品种不断更新,价格却上不去,经销商赚取了大部分利润。

  村民赚不到钱,怎么办?蒙古营镇党委、政府投资150万元,在跃进村建设占地4000平方米蔬菜供销交易中心1处,480平方米数字电商平台1处,面积440平方米仓储用房1处、200平方米的库房1处,称重120吨的地磅1座,让村里在番茄价格交易中“说了算”。丰果期番茄日交易量可达10万斤,形成了产、供、销共同发展的产业链条,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有效解决了销售运输不便、经销商压价等“痛点”问题。发现村民怕收购价格不如别的市场,跃进村又在交易大厅每天公布番茄收购价格,让群众心里有底。来收番茄的客商没地方吃住,去年跃进村对交易中心进行了扩建,在旁边的平房加盖了二层,为客商提供食宿。

  蒙古营镇组建了以跃进村为中心的北票市首家番茄产业联合党委,镇党委副书记李雪任产业联合党委书记。番茄产业联合党委统一实施土地流转、物资采购、技术指导、市场销售。

  2023年是跃进村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市县两级组织部门牵头,在蒙古营镇建立31名人才组成的“人才超市”,推动人才赋能,番茄种植户获得了“菜单式”“保姆式”服务,推广日光温室番茄轻简化、机械化和绿色化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省内各级专家帮助跃进村解决实际问题30余个;累计引进新品种16个,新技术2个。

  跃进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试种产量高、市场前景好的花生果、串红、千禧、青甜等新品种小番茄。跃进村4/5的大棚种植户已经改种小番茄了,每栋大棚的年收入也从过去的5万元增长到现在的10万元。“跃进村建了6个党群共富责任区,由村‘两委’成员牵头,加上懂技术的20名党员,带动106个番茄种植户每户增收1000元以上。”李雪说。

  番茄产业每年为跃进村集体增加收入2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3万元。“如今,跃进村番茄总产值达5000万元,产品行销十多个省份、30多个大中城市。”乔宪芳骄傲地说。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信息来源: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