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外媒聚朝
一路朝阳 高光而行
发布日期:2025-09-11

  朝阳一高各教研组落实“政治学习首课制”,强化党建与教研深度融合。 王尹东 摄

  在劳育力行方面,朝阳一高的实践教学包括农作物种植等。 王尹东 摄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时代课题。

  近年来,朝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党委坚持党建与学校治理、教学科研、学生培养深度融合,打造“一路朝阳,高光而行”党建品牌,探索出一条具有一高特色的党建引领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之路。

  党建+业务

  筑牢育人根基

  朝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党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强化“第一议题”制度、做优“三会一课”、做活“主题党日”,将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确保学校教育始终沿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正确方向前进。

  在组织架构上,学校创新实施“支部建在学科上,党小组设在备课组”模式,推动党组织与教学组织双向嵌入、深度契合。同时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选拔既精通业务又忠于党的事业的学科骨干担任党支部书记,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双引领”“双提升”,构建起了“党建引领促业务、业务骨干抓党建”的良性循环,使党支部真正成为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

  党建+师资

  增强育人力量

  学校坚持“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的理念,通过“党建+师资”融合模式,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教师队伍。

  以名师工作室带动教学创新。成立“郭荣华思政名师工作室”,不仅是思政教学改革的“先锋营”,更是跨学科育人的“连接器”。工作室聚焦议题式教学,开发的《朝阳文化》等校本课程,成为融合地方红色资源的典范。《生成式AI赋能高中思想政治项目化学习策略研究》省级课题,引领教师探索智慧教学新范式,带动了一批青年教师在教学竞赛中脱颖而出,如佟鑫老师荣获省思政课一等奖的《适度原则》一课,便是将地方发展(2025辽宁文体旅大会)与哲学智慧相结合的创新实践。工作室成立以来,已培养市级以上思政骨干教师15人,多项课题获省级立项,这些都是在党建品牌引领下的成功缩影,也为区域思政教育一体化提供经验。

  以师德师风建设涵养育人生态。学校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通过“党建+师德”大讲堂、“一课一师德”研讨等活动,将师德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党员教师狄坤以《幸福在哪里》为主题的全省巡讲,用自己23年班主任经历生动诠释教师的幸福源于立德树人,掀起“学榜样、做先锋”热潮,带动多数教师主动分享育人故事,形成“人人争做‘四有’好老师”的浓厚氛围,现在学校“人人讲思政、课课讲思政”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已深入人心。

  党建+教学

  提升课堂质效

  学校以“党建+教学”为抓手,推动党建与教学科研同频共振,实现了以党建为引领,强化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成为课堂教学改革和提升质量的“强力引擎”。

  深化课程思政,构建全员育人体系。学校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鼓励各学科挖掘育人元素。语文课融入红色经典诵读,历史课深化“四史”教育,地理课阐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物理、化学课则聚焦“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这种“红色课堂”建设,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有机统一,让每一堂课都承载起立德树人的功能。

  创新教研机制,促进党建与教学同频共振。实施“政治学习首课制”,在各学科教研活动中由党支部书记或支委开展“理论微讲堂”,引导教师将家国情怀、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建立“思政融入式”教研评价体系,在备课、听课、评课等环节增设思政观测点,确保教育教学的正确政治方向。

  推动科教融合,培育学生创新精神。构建了基础课程校本化、竞赛课程体系化、思政课程系统化“三维架构”,开发了12门科学类校本实践课程。近三年,学生在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竞赛中斩获35项奖项,其中多项作品的灵感源于“科技报国”主题。2025年10名学生入选辽宁省“英才计划”,学校获评“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充分展现了党建引领下科教融合育人的卓越成果。

  课堂+实践

  促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实施“课堂+实践”双线融合,搭建思政“大课堂”等多元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实现全面发展。

  拓展“红色”课堂,厚植家国情怀。学校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与多个社区党支部开展红色共建,学生定期走进社区,与老党员共话党史、参与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前往“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主题研学,将丰富的本土资源变为生动的育人教材,让学生在行走中感悟朝阳精神、中国力量。开展特色学生党课,由党支部书记轮流授课,并邀请模范进课堂,拓宽学生视野。

  强化五育融合,赋能学生成长。学校在各类德育活动中实施“第一课”政治动员机制,强化党建引领,实现活动育人到价值铸魂的升华。体育节弘扬“女排精神”“冬奥精神”,锤炼学生拼搏意志;艺术节设置“科技强国·未来中国”AI绘画大赛、歌颂新时代合唱比赛等主题,涵养学生家国情怀;设立劳动实践课程,邀请劳模、工匠进校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通过“班团一体化”建设,发挥学生骨干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其成功经验曾作为典型案例在《中国教育报》发表。实现了德育铸魂、智育启真、体育强身、美育润心、劳育力行的党建与德育融合发展。

  通过“一路朝阳,高光而行”党建品牌的深入实践,朝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已逐步形成了“党建领航、思政铸魂、实践赋能”的育人新生态,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根本保证。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信息来源: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