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至14日,第四届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景区消费升级论坛暨中国旅游景区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举办,3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景区及头部企业负责人出席,论坛开幕式上,我市和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分别就文体旅融合、文旅产业发展等情况进行介绍,并对特色文旅项目进行推介,引起与会嘉宾、专家学者及媒体人员的极大兴趣。
朝阳古称龙城、营州,取《诗经》大雅“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位于朝阳市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是红山文化中晚期代表性遗址,2023年12月9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确证牛河梁遗址为距今5800至5200年前后的古国时代第一阶段典型代表,把中华文明起源的时间线又向历史纵深推进了600年。
朝阳也被誉为“世界上第一只鸟飞起、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级研学实践基地,被誉为“白垩纪的庞贝城”。朝阳是历史上的三燕古都,是前燕、后燕、北燕的都城,是慕容家族的故乡,金庸先生曾为朝阳慕容古街题词。“龙城朝阳三燕之都,传承慕容华夏一脉”。朝阳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抗联英雄赵尚志精神在这里盛行,辽宁籍第一位共产党员陈镜湖在这里投笔从戎。国歌之父聂耳在这里获得灵感,让《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嘹亮号子。
朝阳风光旖旎,文化厚重,当前,朝阳正推进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形势大好,未来可期。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古称利州,蒙古族人口占21%。先后获评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辽宁省文化旅游强县等诸多殊荣,素有“暴龙之乡 金鼎之地 紫陶之都 塞外水城”的美誉。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的文化基因,藏在千万年的历史积淀里,1.2亿年前,中国暴龙在此繁衍生息;7—5万年前,鸽子洞古人类点燃了辽西第一缕篝火;5500年前,东山嘴祭坛以“中华第一坛”之名享誉国内外。如今,全县拥有各类历史文化遗存900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27项非遗项目代代相传,其中,《喀左东蒙民间故事》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蒙汉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实物见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制陶技艺延续6000多年,让“北方紫陶之都”的名号响彻全国;楹联文化浸润城乡,让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华楹联第一乡”。
如今的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正站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以最大的诚意欢迎域内外游客和投资者旅游、体验、投资,共同书写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