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筑牢粮食安全根基,今年,建平县持续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并将建设任务落户在区位优势好、产业基础强、发展潜力大的项目镇,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等措施,集中打造粮食丰产区、粮食高产区,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走进建平县北二十家子镇,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生机勃勃的高标准农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现代化的农业设施与绿意盎然的粮食作物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丰收在望的美好画卷。
据了解,北二十家子镇近年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建设等一系列举措,全面提升农田质量。在土地平整方面,将零散的小块土地整合为大片的规整农田,不仅方便了机械化作业,还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土壤改良则通过增施有机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提高土壤肥力,为粮食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灌溉与排水工程的完善,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极大地增强了农田的抗灾能力;而宽敞平坦的田间道路,让农业机械能够顺利通行,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北二十家子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除了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外,还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过去,由于农田条件限制,农民只能种植一些传统的粮食作物。现在,良好的农田基础设施也带来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起特色种植、订单农业等,进一步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现实需求。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可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现有农业装备水平,从而提高现有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产出效率,促进农民增收。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还可以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平田整地、建设农田林网等方式可以改善农村面貌,提高新农村形象。据了解,建平县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250万亩以上,截至2024年末已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33万亩。今年,建平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27个乡镇,建设面积22万亩,新打灌溉井746眼,治理土地8万余亩,修建田间作业路200余公里,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将实现“田成梯、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农业生产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
在施工过程中,建平县农业农村局采取“抢两头,放中间,突击100天”策略,即春季突击50天完成土地治理、打灌溉井及管路铺设,确保不误农时。夏季完成作业路铺设和设备安装,秋收后50天内完成工程扫尾和设备移交。同时,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完成后,设施管护将实行县乡村三级负责制,建立村管护、乡维修、县指导的管护体系。管护主体对各项工程设施进行经常性检查维护,确保设施长期有效稳定利用。
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打破了原有的土地界限,重新开挖渠沟、重新平整土地,大大提升了土地资源利用率。同时从优势区域布局到经营模式创新,也摒弃了过去粗放、传统、零散的管理模式,采用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经营模式,切实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创建高产粮田,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