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蜜薯又丰收了!我们村是褐色土壤,沙土地,就适合种红薯。但我们村的地少啊!”近日,朝阳市双塔区他拉皋镇王杖子蜜薯产业联合党委委员、王杖子村村委会副主任王守会在库房里看着村民分装红薯,带着骄傲却略有遗憾地说。
“我现在养成了一个‘毛病’,到哪里先低头看地,不看人,主要是看看那里的土壤适合种红薯不?”王杖子村现在种植红薯2200亩,但王守会还嫌土地不够多,村里合作社就到别的村流转土地。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以及我省黑山县、凌海市都有王杖子村的红薯飞地。目前已注册了“王杖子”和“辽西蜜薯”两大品牌,年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
以前,王杖子村种的全是苞米,村民收入低,村集体也没啥收入。2017年,王杖子村成立了慧农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试种高粱、玉米、芝麻和20亩蜜薯。为啥种植这么多品种?王守会就想看看,究竟哪种作物更赚钱。到了秋天,几种作物的收益一比较,还是蜜薯效益比较突出。那就种蜜薯!第二年合作社就种了100多亩蜜薯。随着效益越来越好,王杖子村的种植规模也越来越大,王杖子村的蜜薯也是越来越有名。
“我种红薯就是有瘾啊。”种了9年红薯的王守会说,“我们村种出的红薯到哪儿展览评比总是拔得头筹,每到那个时候我心里都特别得劲!”喜欢钻研的王守会参加会议时结识了不少农业方面的专家,他虚心求教,还把中国农业大学两位老师请到村里红薯种植基地,现场给村民讲解,怎么种植高产,要注意哪些问题,让村民听着解渴。现在,王杖子村种植的红薯品种多样,有白雪公主、丝滑、西瓜红、玛莎莉、红瑶、紫薯、泰子、哈密等。王杖子村种出的红薯形体也美,红薯的个头儿都比较均匀,身形大多是椭圆形的,形体美的红薯在市场上自然受欢迎。
王杖子村在种植红薯时,除了除草用人工之外,其余的活儿都靠机械化作业完成,起垄、覆膜、滴灌、施肥等都是一次性完成。秋收时,地瓜秧子直接打碎了还田。
王杖子村是王杖子蜜薯产业联合党委的中心村,围绕蜜薯产业,合作社联合桃花吐镇荒地村、白腰村,集中连片种植蜜薯。规模效应凸显、收益稳定,远销上海、南通等地。
“我们的红薯都储存在冷库里,前年的红薯存到了第二年7月份,售价自然要高啊。” 在王守会的努力下,王杖子村总投资420万元建了两栋500万斤红薯仓储保鲜库,可实现蜜薯12个月保鲜储存,有效填补季节差红薯销售的空白。同时,王守会一直在琢磨着怎样延长产业链,产业链长了,效益才能更好。“今年2月初,红薯每斤卖到2.5元、2.6元,一般亩产7000斤至8000斤,收益提高了一大截。”王守会说。
在产业联合党委统筹协调下,王杖子村不但有慧农红薯育苗基地,还有红薯深加工基地、网红打卡基地,现在逐步形成了红薯育苗、种植、储存、深加工、网络电商销售、红薯秧繁育的完整产业链,一年四季卖红薯,卖完鲜食红薯,卖蜜薯深加工产品,卖粉条、蜜薯干,使小小的红薯实现了高收益,深加工产值突破3000万元。
日前,他拉皋镇王杖子蜜薯产业联合党委的院子里堆了两大堆的包装纸箱,王守会拿着打出来的长长订单,笑着说几天工夫箱子就能用完。冷库里几名女性村民正在包装准备发货的红薯。村民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自己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挣钱,一年收入2万元至4万元,加上土地分红,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蜜薯产业为村民提供了3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了村里和周边村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