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果园精准配方施肥技术示范与推广”顺利通过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专家组验收。该项目的成功落地,让当地2000亩果园实现化肥用量减少20%-40%、果树产量提升10%-20%、优质果率提高7%-20%的显著成效,标志着该县果园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果农节本增收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
据了解,该项目自2023年启动实施,由该县林业和草原事务服务中心与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联合承担。双方充分发挥各自技术与实践优势,在全县范围内精心选址,建成2000亩精准配方施肥示范园,以“因树施肥、精准计量”为核心技术模式,针对不同果树品种的生长特性与营养需求,定制差异化施肥方案。其中,苹果、梨等仁果类果树及未结果幼树,采用氮磷钾比例为18-9-15的配方肥;葡萄、桃、李子等核果类与浆果类果树,则适配17-8-17的氮磷钾配方肥。在施肥量控制上,项目精准对接果实产量,明确每生产100公斤果实施用3公斤~5公斤长效配方肥,实现全年一次性施肥,既保证养分供给精准高效,又简化施肥流程。
为确保技术落地见效,项目实施三年来,项目组构建了“指导+培训+观摩”的全链条服务体系。累计开展技术指导200余人次,深入田间地头为果农解决实际问题;组织集中培训3次、现场观摩培训2次,覆盖果农200人次;成功培养6名果树技术骨干,为技术推广储备本土力量;同时发放技术手册等资料1000份、果树长效配方肥100吨,全方位助力果农掌握精准施肥技术要点。
精准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一方面,化肥用量大幅减少,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助力果树产业绿色发展;另一方面,一次性施肥模式显著节约用工成本,产量与优质果率的提升则直接增加果农收入,有效提升了当地果树产业的综合效益。该技术模式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与推广价值,为该县果树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悉,下一步,该县将在全县范围内进一步推广该项目成果,让更多果农享受到精准施肥技术带来的红利,持续推动果树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迈出更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