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区县动态
大枣“红”串起乡村振兴“甜蜜路”
发布日期:2025-11-13

  多年来,孙家湾镇以党建为“红色引擎”,锚定“生态优势转产业优势”的发展路径,将山间野枣培育成富民支柱产业,让一颗颗“红玛瑙”般的平顶枣,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甜蜜果”,绘就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早在三十多年前,孙家湾镇便精准锚定“生态优势转产业优势”路径。针对当地沙质土壤肥沃、年均光照达2800小时、昼夜温差近15℃的自然禀赋,镇党委牵头调研、科学规划,将昔日闲置山地转化为平顶枣的“天然生长棚”,为产业发展埋下“种子”。

  为破解“零散种植、效益低下”的瓶颈,该镇进一步统筹土地、技术、人力等资源,推动枣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跨越。如今,全镇枣林面积突破2.3万亩,枣树总量近450万株,花章营子村、小房申村等主产区亩产稳定在1000公斤左右。预计2025年,全镇大枣总产量将超1000万公斤,产值接近亿元,“红玛瑙”真正让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孙家湾镇把“提品质、拓销路”作为关键抓手,全力打响孙家湾大枣品牌。一方面对接农业农村部门,指导枣农推行标准化种植,成功拿下“中国大平顶枣之乡”“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等荣誉,让“孙家湾大枣”有了“金字招牌”;另一方面搭建政企合作平台,拓宽外销渠道,年均帮助枣农外销大枣超100万公斤。

  “种枣没技术、卖枣跑断腿”曾是当地枣农的普遍困境。该镇精准施策,整合3个行政村的资源与党员骨干,成立大枣产业联合党委,将分散的枣农聚成“发展共同体”,抱团闯市场。同时对接“千名专家进园区”项目,吸引86位农业专家、18家农事企业入驻,通过技术指导推动亩产提升20%,每亩枣林让枣农多赚1200元。

  “以前得自己跑市场找客商,现在驿站直接帮联系,省心又省力!”枣农王大姐的话,说出了众多枣农的心声。花章营子村党支部打造的“红色驿站”成了枣农的“定心丸”,每日更新收购行情,帮枣农精准对接优质收购商;国庆采摘季期间,党员志愿者穿梭枣林间,协助游客挑枣、打包。此外,该镇还组建线上帮扶小队,手把手教枣农开网店、拍短视频、做直播,带动枣农开通电商账号,部分枣农单场直播就能卖出2500多公斤大枣。

  着眼产业长效发展,孙家湾镇积极推动枣产业从“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型。在基础设施建设上,15万公斤冷库已投用,让枣农告别“丰收怕滞销”的顾虑,同时,计划建设集免费仓储、分拣服务于一体的15亩大枣集散中心,打造辽西最大批零市场。此外,推进“农旅+电商”融合,大力发展观光采摘,开发大枣文创产品,对接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让“红玛瑙”衍生更多收益,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信息来源:朝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