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凌源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积极探索“柔性引才”机制,通过引进高校博士来凌源开展合作,有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凌源百合产业提质升级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深入一线调研,夯实决策基础。去年10月,沈阳农业大学两位博士受聘来到凌源,聚焦花卉产业实际需求,围绕技术推广、品牌打造、人才培养等重点环节持续发力。聘任博士组建花卉产业专项调研组,深入农业等重点企业,系统采集数据、精准分析问题,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为花卉产业政策制定与市场拓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协助推进“中国百合花产业·凌源指数”项目,参与数据核验与报告编制,累计完成5期《中国百合花产业·凌源指数季度报告》,为产业监测与标准建设提供持续数据支撑。
链接高校资源,推动技术落地。主动链接沈阳农业大学优势资源,引进百合优异种质资源12个,牵头联合沈阳农业大学、凌源农产品加工园区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以“建基地、扩区域”为抓手,协助大学团队在凌建设百合新技术示范基地2个,推动百合优质种球繁殖等关键新技术向杨大营子、宋杖子等主栽区辐射推广。同步引入智能温室控制系统,实现对温湿度、墒情等环境因子的精准监测与远程调控,助力传统设施农业向智慧化管理转型。
强化文化赋能,提升品牌影响。围绕提升“凌源花卉”品牌辨识度,聘任博士以百合为核心品类,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理念,系统开展百合主题系列包装设计,构建出兼具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的包装体系,以文化赋能拓展礼品市场。组织凌源百合品牌参展“第二届东北年货节”,并借助辽宁卫视直播间开展品牌推广,显著提升品牌知名度。协助统筹2025年朝阳凌源百合产业大会开幕式方案与宣传物料设计,同步运营凌源百合新媒体账号,累计发布短视频31条、推文2篇,播放量突破21.5万次,有效增强了品牌在消费端和行业内的影响力。
注重人才培育,筑牢发展根基。博士团队严格落实“技术培训+人才孵化”工作要求,参与促成“凌源百合科技小院”与“沈阳农业大学校外实习基地”落户凌源,为本土人才培养与产业持续发展搭建了长效平台。带领研究生团队深入小城子、杨大营子、宋杖子等主栽区,面向企业、合作社和花农开展土壤消毒、种球贮藏、花期调控等关键环节培训22场,指导从业人员210余人次,显著提升花农专业能力与标准化水平,有效增强了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