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数字朝阳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06-06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数字朝阳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6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  

 

数字朝阳发展规划

 

目   录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

(一)面临的形势

1.全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2.全省政策措施密集出台

3.朝阳数字经济前景广阔

(二)发展基础

1.信息基础建设稳步推进

2.便民服务建设逐步完善

3.政务服务能力取得实效

4.社会治理数字化不断提升

5.产业数字化成绩显著

6.数字产业化初具规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

2.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相对滞后

3.政务服务及治理能力有待提升

4.数字经济人才匮乏问题凸显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原则

(三)发展目标

(四)发展定位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新体系

1.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

2.积极发展融合基础设施

3.长远布局新兴基础设施

(二)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

1.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

2.加快产业数字化升级

3.促进特色化产业聚集

(三)构建智慧高效的数字政府

1.夯实数字政府基础支撑

2.统筹数字政府资源要素

3.加强数字政府应用支撑

4.拓展数字政府业务应用

(四)提供普惠均等的公共服务

1.发展智慧教育

2.发展智慧医疗

3.发展智慧养老

4.打造智慧社区

(五)建设繁荣创新的数字乡村

1.夯实乡村数字化基础

2.推动乡村数字化治理

3.探索信息惠民新模式

(六)加强网络和数据安全保护

1.夯实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

2.强化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组织保障

(二)完善政策措施

(三)加强规划统领

(四)统筹重大工程

(五)落实资金保障

(六)强化统计监测

(七)营造发展氛围

附件:名词解释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

(一)面临的形势。

1.全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从全国看,“十三五”期间,中国数字经济(1)年均增速超过16.6%,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质量效益明显提升,2020年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8%,发展活力不断增强。5G(2)、人工智能(3)、工业互联网(4)、物联网(5)等新型基础设施持续发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通信服务业等快速发展,有力支撑了产业提质降本增效。“十四五”时期,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中央作出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好“六稳”“六保”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一系列重要部署。信息化发展正进入以大数据(6)和人工智能为引领的新阶段,对现代化的驱动作用全面凸显。5G应用全面展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各行业融合日益深化。各地竞相发展数字经济,以激活“数智”动力,使之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

2.全省政策措施密集出台。

从全省看,辽宁振兴当前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我省5G基础设施建设已具备一定规模,5G技术应用已经深入工业制造、交通、医疗、教育、媒体以及物流等多个领域,为产业转型升级赋智赋能。在资源、产业、科教、人才、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我省形成了较强的支撑能力,积蓄了强劲的发展势能,信息化发展具备了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有利条件,在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7)的驱动下,全省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发展将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虽然我省传统产业数字化(8)转型需求迫切,信息技术应用场景丰富,数字化发展潜力巨大,但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信息产业不强,数据整合不到位,数据共享交换开放尚不充分,“数据孤岛”“数据烟囱”依然存在,信息化助力社会治理还有弱项。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委提出,加快振兴发展步伐,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数字辽宁发展规划(2.0版)》指出,“十四五”期间,大数据、云计算(9)、互联网+、人工智能将成为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深度显著增强,数字经济将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3.朝阳数字经济前景广阔。

从全市看,“十三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全省第十一位升至第七位,经济总量跨入全省第二梯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十二五”末增长42.2%,年均增长7.3%。中国航天、中国建材、中国黄金、中电国际、国电电力等一大批央企、国企相继落户,朝阳成为极具吸引力的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地、全省项目建设的排头兵。开发区建设强力推进,7个开发区全部晋升省级开发区,龙城农产品加工园区获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开发区共实施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682个,完成投资300亿元,集聚了全市80%的新建项目。开发区内规上工业企业占全市比重达到47%,工业增加值占比达到73.8%。


(二)发展基础。


1.信息基础建设稳步推进。

2020年,全市家庭宽带接入用户普及率达到78%,千兆及以上宽带接入端口198.5万个,新建住宅小区光纤入户率100%,行政村光纤宽带通达率达100%,有线发展宽带用户5000户;全市248个行政村4G网络全覆盖,移动互联网用户普及率79%;2020年,全市共完成建设5G基站806个,初步实现交通枢纽和热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物联网基站数量达到2870个。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积极推进,全市101个市直部门、328个县(市)区直部门、166个乡(镇)街道、1557个村(社区)已经全面完成政务外网覆盖工作。集约性政务云初见规模,采用Openstack+KVM架构,实现云资源的自助化、自动化交付。虚拟化资源实现1280vCPU、4096GB内存、105TB容量的计算及存储能力。12个部门的13个应用系统云端运行。已实现三级等保。


2.便民服务建设逐步完善。

医疗方面。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实现12320平台、医院APP、微信公众号等预约挂号,三甲医院实现移动护理和移动查房等功能。朝阳市第二医院完成互联网医院搭建工作,测试合格,接入了省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并且已经完成云上问诊。朝阳市中心医院通过了国家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四级的专家现场测评和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四级甲等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市、县级二级以上公立医院12家和97个乡镇卫生院已完成签约,实现市级医院和县医院与省影像云平台联通并上传影像数据,可以随时开展远程会诊工作。

教育方面。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不断完善,全市所有中小学接入互联网宽带达到100M以上,学校多媒体教室配备率达100%。智慧教育示范校取得新成就,市工程技术学校是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中央电化教育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校内数字电视台、数字广播室、电子图书馆、信息化阶梯教室、虚拟仿真实训室、智慧教室、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等基础设施完备。喀左县被评为2021年度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培育单位。


3.政务服务能力取得实效。

政务服务网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朝阳市政务服务网覆盖全市七个县(市)区和七个开发区,形成了全市一张网的服务格局;全市192个部门7086个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上线办理。全省首个“电子证明超市”在政务服务网正式上线运营并投入使用,可实现一键网上办理亲属关系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等9项高频证明事项。

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度提升。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市大力推行“痛快办、一次办、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帮代办、监督办”等“七办”,推动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的转变,基本形成“办事方便”营商环境。

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平台高效运行。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平台覆盖全市各县(市)区和各经济开发区,实现4个审批阶段、9类审批流程、70个可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网上办理。政府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限由90个工作日压缩至60个工作日,社会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40个工作日;平台与我市各不动产自建系统在全省率先完成对接,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不动产办理全程网办。

“一件事一次办”系统深度优化。以“只提交一次材料”为目标,对各部门内部和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协同办事流程进行重构优化,推动政务业务流程再造,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网办理、统一发证、一体管理”,共上线“一件事”业务645项,其中:法人联办业务108项、自然人联办业务29项、单办业务508项。其中联办业务涉及575个具体办事事项,覆盖21个部门。

跨域通办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已建成的村(社区)政务服务驿站全面实施保安员证核发、公积金办理等300项“全市通办”事项。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率先打通“跨省通办”业务,实现缴存职工打破地域限制,在异省异地直接办理缴存地住房公积金贷款、归集、提取业务。

辽事通“掌上办”事项持续推进。以利企惠民、便利服务为宗旨,不断整合服务应用,通过辽事通朝阳频道实现查询类、办理类、缴费类共计95项便民服务“掌上办”“指尖办”,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市A级以上景区和博物馆通过电子身份凭证购票、入场。


4.社会治理数字化不断提升。

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建成市县一体化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门户,相关单位全部入驻,信用信息征集共享实现市域全覆盖。信用门户建成“1+2+N”的站群模式,已实现平台信用信息归集400余万条。

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全面升级。全面构建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部署监控点位7000余个,不断深化“六张防控网”建设,全市防控体系建设在支撑服务实战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智慧城管”平台上线运行。构建“界限清晰、责任明确、精准派遣、快速处置”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将市级主城区12个街道、78个社区划分为221个网格,市级主城区网格化管理覆盖率达到100%。共受理并派遣城市管理类案件4200余件,案件结案率97.44%。强化政民互动,开通“随手拍”微信公众号,初步实现了“人民城市人民管”的目标。

生态环境监管能力显著提高。全市139家重点监控企业接入省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成环保移动执法管理系统、大气环境精细化管理平台、水生态环境管理系统、机动车环境管理平台,推进环保业务管理一体化、环境监管可视化、绩效评估规范化、环境决策科学化。

“互联网+监管”水平明显提升。依托“互联网+监管”系统,梳理确认市本级监管事项736项,县级监管事项4,099项;组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2021年开展公示信息抽查检查企业1,08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68户、个体工商户4,909户;中介结构收费抽查检查35户,联合抽查检查出口饲料添加剂企业和出口商品生产企业6户。累计归集公示监管信息57,808条。


5.产业数字化成绩显著。

推进工业数字化建设。朝阳市获批建设国家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0)综合服务平台,已与顶级节点完成对接,现已注册企业8户、覆盖行业8个、标识注册量超57万个、标识解析量超94万个。7个省级开发区数字园区项目均已开始建设。56户企业完成了流程型、离散型数字工厂(车间、生产线)建设,10户企业获批2021年辽宁省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凌钢集团、飞马集团、浪马轮胎、宏发集团、金达钼业、天亿机械等企业,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11),建设“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扩大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提升区域竞争力,拓展了经济发展新空间。朝阳钢铁、柏惠燕都、朝阳飞马等11家企业共有工业控制系统37个、非工业控制系统35个、链接互联网的系统数量20个、上云系统2个、开展等级保护测评系统数量19个、开展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区风险评估系统数量22个。

农业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凌源市是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喀左县成功获批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县。朝阳市以此为契机,以点带面,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农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实现生产经营活动线上化,形成数据流与资金流、物流、服务流的闭环运行,促进数字农业快速起步,有效推动现代农业绿色、高效、融合发展。“数字乡村”服务平台在1300余个村展开推广,平台+APP模式实现村务管理、供需服务、特色展示、看家护院、互动交流等应用,为乡镇、村委、村民提供便捷服务。

持续推进数字化服务。重点培育怀志米业、奥博网络、晟昱菜业等数字商务领军企业和“古果朝阳”“一指城市”“幸福北票”等垂直细分电商平台。建设北票市电商数字产业园区,北票市获评2021年度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培育凌源市电商直播基地、北票电商园直播基地,其中凌源市电商直播基地获评省级电商直播示范基地。朝阳致远物流港公司引入浙江物产等供应链管理公司,发展物流金融和物流信息服务,实施标准化、智能化、信息化物流管理模式,凌远智运网络货运平台已建设完成。亚琦商贸物流城重点打造的现代化物流仓储分拣中心已投入使用。深入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建设朝阳市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云;强化智慧景区建设,4A级景区入口建设视频监控系统,部署停车场电子门、景区触摸屏等基础设施。

6.数字产业化初具规模。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方面,主要有锐联电子、紫光云、中能建业三家重点企业,产业规模增长较快;电子信息产业方面,以通美晶体为依托的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园已申报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截止2021年底,电子信息产业规上产值5.8亿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市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果,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但与省内先进市的数字产业化(12)、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水平还存在差距。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

现有信息基础设施从网络覆盖、网络速率等方面不足以支撑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光纤宽带网络速率和容量应进一步提升,无线覆盖仍以4G网络为主,5G无线网络覆盖有待进一步拓展,大数据、云计算等依托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2.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相对滞后。

朝阳市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采矿冶金业所占比重较高,大多企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以劳动密集的加工型产品居多,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方式和路径不够清晰,导致企业“不想转”“不会转”;缺乏新技术的研发人才、应用人才,导致企业“不善转”。企业上云数量少,生产环节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较低。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体量偏小,对经济增长支撑不够。数字内容服务、信息系统集成、物联网技术、互联网平台等新兴行业企业少,在智慧物流、医疗健康、人工智能、互联网教育等新兴领域未形成有效供给。

3.政务服务及治理能力有待提升。

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重复填报、多次证明等现象仍然存在,“就近办事、一次办成”的体验不强;线上线下业务流程再造、服务融合方面的能力有待加强,存在线上、线下要求的事项办理材料不一致等情况。

协同治理模式尚未成型。各部门系统联通不畅,政府内部行政协同水平有待提高。碎片化、分散化治理现象普遍存在,精细化、智能化的治理机制和平台系统尚未完全形成,“一网统管”能力急需加强。

(四)数字经济人才匮乏问题凸显。

在政府层面,既懂政府业务又懂互联网技术的跨界复合型人才极度缺乏;在社会层面,数字产业相关企业较少,专业技术人员储备不足,缺乏高端技术人才;数字经济、智慧城市领域的政府政策引领、企业参与、产学研联盟和研究中心支撑、高校和人才培养基地输出的人才诞生格局尚未形成。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部署,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数字政府、建设数字社会,壮大数字经济新动能,加快朝阳“数字蝶变”,助力优化营商环境,高效率服务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原则。

人民至上,服务为本。始终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数字朝阳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痛点、难点问题为导向,以数字化赋能推动经济社会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统筹建设,共享共用。全面统筹推动全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集中、整合、共享原则,加大党政机关数据对接开放和内部共享的力度,建立完善资源应用共享机制,实现部门联动、上下贯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

融合提升,深化应用。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心大局,深化新一代智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满足政府、企业和居民日益增长的政务服务、文旅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智能化需求。

政府引导,共治共赢。强化政府在规划引导、统筹协调、政策扶持和监督管理方面的作用,营造公平有序、具有活力的营商环境;鼓励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城市建设和城市治理,形成多元参与、通力合作、共治善治、协同共赢的新格局。

需求牵引,绿色发展。以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需要为依据,充分满足低碳、绿色的精致城市和高端城区对智慧产业、智慧应用、智慧服务的要求。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增强内生动力,实现城市运行、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的高度智能化。

精准管理,保障安全。认真实施以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精细到位、防控结合、全面安全为特点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标准化建设和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确保数字朝阳长治久安。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打造高速、移动、安全、智能、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构建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新体系,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培育高端智能、新兴繁荣的产业发展新生态,提升城市的凝聚力和竞争力,通过数字化转型全面赋能朝阳市融入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战略先导区建设,“数字朝阳、智造强市”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全面提升。2025年底计划开通5G基站5406个,实现重点地区5G网络全覆盖;城市宽带全面具备千兆接入能力;智能物联感知体系全面覆盖;打造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数字惠民普惠便捷。全力推动“一网通办”(13),建成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共享交换体系,政务数据资源全面开放,教育、医疗、出行、养老、社区等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全面升级,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智慧养老等成为市民生活新方式,形成线上线下紧密结合、多渠道、广覆盖、智能化的惠民服务体系。

——数字治理精细协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全面上线,智慧治理的智能感知、多元协同、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智慧应急管理贯通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智慧市场监管打通各业务系统,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实时监测和自动预警,形成基层治理共治共享、治安防控立体多元、应急管理协调联动、市场环境规范有序、生态环境更加宜居的治理新样板。

——产业发展融合创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实现深度融合,数据在产业领域实现有效流动,成为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管理和服务的关键要素。电子商务、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网络协同制造、智能生产、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等模式广泛应用,智慧文旅、智慧健康、智慧物流等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壮大,政产学研用联动更加紧密,数字经济活力显著提升。

“十四五”数字朝阳发展指标体系

指标名称单位属性2020年2023年2025年
一、数字基础设施指标 
5G基站预期性80636065406
5G用户普及率%预期性56080
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预期性788898
移动互联网用户普及率%预期性798490
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预期性2363100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预期性013
二、数字产业化指标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预期性--10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预期性--9
三、产业数字化指标 
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14)%预期性758490
规上制造业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15)%预期性51.86780
企业上云数量预期性25012002500
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预期性283033
新建省级数字农业基地预期性013
四、数字政务指标
“一网通办”实际网办率%约束性4180>90
云平台整合率%约束性2060>90
辽政通用户活跃率%约束性06080
“一网统管”部门覆盖率%约束性06080
五、信息惠民
数字文化馆预期性011
数字图书馆预期性001



(四)发展定位。

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创新区。以承接京津冀优质产业转移为契机,引育优秀的数字技术企业,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关键核心数字技术研发突破,开展源头技术创新,深化面向数字经济、智慧城市领域的协同创新,打造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创新区。

数据资源应用试点示范市。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参与区域协作为契机,大力实施“数字+”教育、医疗、交通、养老、文旅等应用创新,打造一批在省内具备试点示范效应的应用品牌工程。发挥朝阳市产业数字化的场景资源优势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以承接京津冀优质产业转移为抓手,依托紫光云技术优势,打造辽冀蒙工业大数据应用中心。

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加快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数字产业化,推动汽车、装备制造、钢铁冶金、有色金属材料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服务业数字化提升,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打造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核心增长极。

三、主要任务

坚持以问题导向,优先弥补发展短板,聚焦数字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格局、数字政府、公共服务、数字乡村、网络和数据安全六大领域,实施14项专项行动,促进朝阳数字经济发展。

(一)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新体系。

1.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

加快5G网络建设。加快5G规模组网,积极推动5G与相关行业的融合发展,支持在智慧工厂、智能车间、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电网等领域开展5G应用示范,打造行业创新应用标杆。鼓励重点企业与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加强合作,在5G应用上先行先试,共同打造5G应用样板。到2025年底,完成5406个5G基站建设开通。

提升高速宽带网络能力。加快千兆光纤网络部署进程,新建小区全面实施光纤入户工程,推动宽带网络光纤化改造升级,扩大千兆光纤接入覆盖范围,持续推进“光纤到户”“千兆城市”和“百兆乡村”建设,支撑高清视频等高带宽业务普及及应用。至202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全光网城区。

升级一体化绿色数据中心。将现有联通政务机房与数据中心(政府大楼一楼机房)进行整合,依据适度冗余、结构简单、提升负载率的原则,对现数据中心进行绿色化节能升级,运用动态电源管理、沉浸式风冷等先进技术,降低非IT设备能耗,同步提高数据中心利用率及运行效率,确保数据中心PUE小于1.3。制定全市政务数据中心整合方案,以共用共享为出发点,加快推进全市范围内政务数据中心腾退整合,实现集中存储和管理。

推进物联网建设。进一步加大窄带物联网(NB-IOT)部署力度,建立窄带物联网、4G和5G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体系。加强物联网在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数字乡村基础设施部署,打造“万物互联”的感知网络。


专栏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

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加快5G网络部署,到2025年底,建设开通5G基站5406个。优化5G网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满足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的联网需求,打造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推进农业智能生产和网络化经营,推动数字旅游、远程诊疗、智慧供应链等发展。

建设NB-IoT窄带物联网应用。进一步加窄带物联网(NB-IoT)部署力度和基站建设构建物联感知体系,加快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提高城市大数据采集分析效率,助力智慧应急、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建设,提高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推进物流仓储、生产制造、生活服务等应用感知建设,实现互联互通。到2025年,建设13个NB-IoT应用示范项目,建设物联网基站4331座、终端设备242万套

建设高水平光纤基础设施。支持宽带运营商,加快完成光纤网络改造升级,推动高速光纤宽带网络城乡覆盖。到2025年底,光纤网络覆盖达到99%,移动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到90%,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98%。持续提升网络带宽和质量,提升农村光纤宽带网络覆盖水平,缩小数字鸿沟,推动农村电商,智慧物流、智慧农业的发展。


2.积极发展融合基础设施。

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推动电信企业建设高质量工业互联网外网,打造企业工业互联网外网优秀服务案例。加快企业内网升级改造,推动5G、工业无源光网络、边缘计算(16)、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网等新型工业网络部署。积极推动制造业、轻工、纺织、医药等行业企业建设行业级标识解析节点,鼓励企业与通信、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展基于标识服务应用创新。加快培育重点行业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工业企业加快实现业务、数据和设备上云上平台。到2023年,打造2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具有先进水平的工业APP。

加快布设新能源充电设施。积极推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对于公共充电桩的建设和布局应根据现实情况进行科学规划,同时鼓励私人充电桩建设,积极引导公用、专用充电设施接入统一平台。强化对充电设施的科学管理和高效使用,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 

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对现有各行业领域物联网终端进行整合,部署智慧交通、智慧水利、智慧能源、市政基础设施智能终端等新型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全市统一的物联网数据平台,提高对交通运行、水利防汛、环境质量、能源消耗等城市要素的全面感知、实时监控能力,强化城市数据关联分析和综合研判,实现城市监管精准化、综合决策科学化,推动全域治理能力提升。


专栏2融合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

建设工业互联网。支持企业内网升级改造,鼓励工业企业利用5G、软件定义网络、工业无源光网络、边缘计算、标识解析等新技术,建设企业内网。开展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推进工业内网全光网。

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分行业、分区域打造一批面向垂直行业和细分领域的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龙头企业争创跨行业、跨领域平台。提升平台服务供给能力,开展在工业互联网前沿技术、共性技术的联合创新,提高平台面向不同行业和场景的应用服务能力,探索形成商业发展模式。推广智能制造模式,鼓励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建设智慧能源设施。推进电力设施智能化改造,加快城市变电站改造,依托变电站重要能源物理节点,推进变电站、5G基站、边缘数据中心站、储能站、充换电站等多站融合建设,打造“多站合一”的电力综合体。构建城市能源综合利用的监

测预警和管控平台,为电、油、气及新能源等供需两侧足量、持续、清洁、高效提供智能分析和综合调节支撑,提高城市能源综合利用的智能、绿色、经济、安全水平。

建设智慧水利设施。推进朝阳县柳城街道城市排水防涝设施项目建设,结合朝阳县排水防涝设施现状,建设防洪排涝监测中心、城市防涝智能分析系统、SCADA平台开发系统、易涝点监测设备。完善城市数字化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排水防涝数据采集、日常管理、排水防涝智能预警分析、后台管理,满足日常管理、运行调度、灾情预判等需要,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运行管理水平。

3.长远布局新兴基础设施。

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痛点堵点和技术需求,支持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等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鼓励企业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聚焦智能装备、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网络等领域,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制定国内标准。加快推进东北大学辽西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研究院建设,聚焦钒钛资源的开采、选矿、冶炼、有价金属提取、大宗典型固废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突破,围绕钒钛资源综合再利用、科学价值再升级、技术路线再创新、工程应用再深入等方向开展研究。


专栏3 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

培育创新基础设施。创新数字经济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加大在关键核心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基础软件等领域的投入,形成以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多元

化机制,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实施科技和

产业融合行动,建立高成长性科技企业重点培育库、科技创新项目培育库,布局建设“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中心、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和雏鹰、瞪羚企业。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科学研究和产业技术开发。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平台,在集成电路、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战略性领域,打造高效协作创新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组建企业技术中心


(二)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

1.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

攻坚大数据、云计算、工业软件、半导体新材料等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依托紫光云建设数字经济综合服务平台。

(1)引育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

促进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充分发挥我市产业数字化的场景资源优势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新一代工业软件产业。依托行业应用软件、装备制造等产业基础,根据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数字化需求,构建工业软件产业链。建设基于开源软件的软件产品创新生态。探索布局人工智能基础软件,促进区块链(17)应用和产业生态健康有序发展。支持机器学习、计算机视听觉、新型人机交互、自然语言理解、智能控制与决策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挥紫光云和三大运营商信息资源优势,推动工业场景应用。


(2)发展壮大电子信息产业。

做大电子信息产业。全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规划建设半导体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产业链。建设喀左半导体新材料及双塔和龙城电子信息特色主题园区;重点培育通美晶体、金美镓业、航天阳光光纤等企业,发展砷化镓、锗、磷化铟、锑化镓、磷化铟、磷化镓、锑化铟等半导体专用材料生产,发展高纯镓、高纯锗等相关超纯元素生产。以航天长峰电源、加华电子、微电子科技等企业为龙头,建设电子信息产业链,重点发展军用电源、铁路机车电源、超级电容器、干扰材料等产品。

(3)培育大数据产业(18)生态。

培育发展大数据产业。充分发挥我市工业、农业场景资源及数据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京津冀产业辐射效应,引进一批大数据加工处理、挖掘分析企业落地,加快发展大数据服务外包产业、数据加工产业。鼓励发展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容灾备份、应用承载等数据服务。积极支持企业开发与重点行业领域业务流程,以及数据应用需求深度融合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探索大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应用以及数据安全等各环节的新型商业模式,开发面向政府、企业、个人的数据服务。

专栏4数字产业化发展专项行动

发展工业软件产业。通过市场开放、资源开发、技术采购、服务外包等方式,吸引优秀软件服务商、平台运营商等为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服务。鼓励本地优势工业企业利用智能化改造过程中积累的先进经验,转型成为智能制造方案提供商,为行业内中小微企业智能升级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推动汇集以规划咨询、软件设计与开发、IT系统集成、信息系统服务、容灾备份、云服务等为主的供应商逐步实现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进集成电路产业攻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物联网产业培育、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产业培育、大数据应用产业示范、区块链应用示范。

培育大数据产业。以新型智慧城市及数字政府、数字乡村建设为契机,依托

域内大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培育大数据及云计算企业,形成产业聚集

效应,加强数据采集、存储、挖掘、安全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研发形成一批自主

创新的大数据优秀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应用。围绕政务服务、普惠民生、公共服务、产业创新等领域,打造一批典型大数据应用。推进大数据与云计算服务模式融合,加快建设一批云平台应用工程,发展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云应用服务商。


2.加快产业数字化升级。

(1) 推进农业数字化发展。

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建设。

构建农业大数据体系。打造以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体系为引领,以数字化、平台化、品牌化、智能化为方向的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整合各方资源,探索建立覆盖全产业链数据的采集体系,构建全市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和农业生产数据库,实现农业资源精准化管理。

建设农业综合信息平台。围绕农业生产经营、技术推广、农产品产销、防灾等实施数字化应用,开展水肥一体化、农作物长势监控预测、农产品市场价格监测预警、农业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动植物疫病监测预警、农业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预警、农业水土资源环境监测预警、耕地质量监测、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等应用建设,实现农业管理方式转型升级。

促进农业机械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支持农机企业开发集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加强农机智慧控制系统和农业机器人研发推广。建立农机服务信息化平台,为装备采购、服务交易、维修等提供支撑。推进农机作业监测、维修诊断、远程调度信息化,推动智能农机与智慧农业、云农场深度融合。

建设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按照统一采集、统一编码、统一接口规范、统一追溯规程的原则,构建市、县两级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体系,逐步实现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服务全环节全链条的可追溯监管,确保“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鼓励乡村新业态发展。持续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依托全市特色农产品培育一批县级农产品产业化运营主体,计划扶持建设电商企业10家、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余家、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40余家,完善产业运营模式,延长产业链条。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打造网销“一县一品”品牌,推进文旅小镇、旅游重点村、乡村旅游点、民宿、旅游厕所等数字化应用。整合乡村旅游资源,为消费者提供乡村旅游一站式服务。鼓励创意农业、认养农业、健康养生、创意民宿等新业态发展。


专栏5智慧农业示范建设专项行动

建设朝阳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建立健全农业大数据体系,推进智能传感器、 卫星导航、遥感、 空间地理信息等基础信息数据在农村的应用,推动行业数据共建共享,打造农业基础数据“一张图”,对接“三农”综合服务、农产品质量监管、展示展销、农耕文化传播等平台,形成产、供、销一体化数据链条

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活动。推进农村电商服务和配送体系建设,为农产品网上销售提供产品检测、包装、营销策划、仓储配送、金融保险等社会化服务;推动农产品商品化、品牌化、电商化;开展农村电商培训,加快培育一批农村电商带头人。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具有广泛性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贸易、线上农业贸易、大数据交换、资本交易业务。

(2) 加快工业数字化转型。

利用数字技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全要素生产效率。打造智能工厂、数字车间,推动汽车、机床、重大机械装备等“老字号”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冶金、石化、建材等“原字号”数字化赋能;培育航空航天、医药及医疗装备、新材料等“新字号”实现数字化提升。推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支撑冶金及矿采、装备制造行业标识注册、解析、业务管理、标识数据中心、安全保障等功能,打造具有示范性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集成创新应用模式。

①深度开发“原字号”。

发展“智能制造”。聚焦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细分领域,围绕生产作业、质量管控、设备管理、安全管控、能源管理、环保管控重点环节,建设绿色、高效、安全和可持续的原材料行业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重点推动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着力提升现代钢铁冶金、新材料、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数字化水平。探索实时优化控制、人工智能、5G 等新技术和大批量定制、基于数字孪生的制造、碳排放交易等新模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生产运行平稳、生产过程清洁化,形成以数字技术为核心要素、以开放平台为基础支撑、以数据驱动为典型特征的新型企业形态。

②改造升级“老字号”。

推进数字工厂建设。聚焦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制造业赋能增效,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促进制造业向智能、绿色、高端、服务方向转型升级。全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和特色装备制造2个产业集群,规划建设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环保装备、智能装备、机械装备、纺织服装6条产业链。推进智慧工厂、智慧车间、智慧生产线建设,推动“老字号”企业向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方向发展。推动规上企业上云。

③培育壮大“新字号”。

聚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全力引进高新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产业项目,加快构建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引擎,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高端装备制造数字化。聚焦通用装备、专用装备、汽车、轨道交通装备、船舶、航空航天、电气机械、仪器仪表等细分领域,围绕工艺设计、计划调度、生产作业、质量管控、设备管理、供应链管理重点环节,建立高效柔性、敏捷响应、人机协同和动态调度的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探索应用知识工程、AR(19)/VR(20)、数字孪生、可重构生产、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网络协同制造、柔性制造、预测性维护、基于数字孪生的制造等新模式,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协同、全流程透明生产和供应链高效弹性管控。

清洁能源产业数字化。依托朝阳太阳能、风能资源,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基础设施,推动能源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基于海量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促进能源生产、输送、交易、消费等环节高效运转,实现能源产业降本增效,实现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的健康有序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将我市全力打造为京津冀清洁能源直供基地。

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数字化。围绕恒信生物、朝花药业、天亿机械等龙头企业,以及在建的医疗器械产业园和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引育建设一批现代生物医药全产业链项目,不断壮大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规模,向着集群化方向迈进。推动医药企业建设融合客户端个性化需求的智能制造共享平台,发展数字诊疗装备产业,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高端装备。


专栏6工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专项行动

“智慧工厂。推动北票宏发、浪马轮胎等“智慧工厂”建设,集合MES(21)(生产执行系统)、ERP(22)(生产管理系统)、WMS(23)(仓储管理系统)、DMS(质量文件管理系统)、SCR等管理平台,利用物联网的技术和设备监控技术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对生产模块、生产信息和产销流程进行智能化跟踪和分析,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上人工的干预,即时采集生产线数据,对生产计划和生产进度进行合理编排调度,提高生产效率。

钢铁行业。以加快推进钢铁企业数字化转型为重点,推动企业部署热成像仪、压力传感器、振动传感器、轨迹识别传感器等智能化终端,烧结球团工序采用模糊控制技术,炼铁工序配套高炉专家系统、数据采集及模糊控制技术和模型开发技术,炼钢工序应用一键式自动炼钢模式,轧制和仓储等工序建设无人或少人值守车间,建设涵盖矿山、铁前、焦化、炼铁、炼钢、轧钢等全流程的数字化工厂。鼓励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中心,提高数据集成和建模分析能力

智慧矿山。围绕绿色智慧矿山建设,着力发展钢铁原材料产业。通过智能选矿系统、智能采矿系统、综合管理系统及无人矿车等的应用,实现原料识别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智能化、装备智能化和生产流程智能化。

精细化工。以促进精细化工生产柔性化为重点,推广普及智能设备和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离散控制系统(DCS)、紧急停车系统(ESD)等自动化系统,重点在高温高压反应、强放热反应、反应物或产物不稳定的化学反应工艺流程,加快实现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用量等精确控制。针对精细化工产品小批量、多品种和个性化特点,推动企业提高萃取、蒸馏、合成、复配等关键工序的数字化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柔性化和市场适应能力。

 

(3) 推动服务业数字化升级。

①发展智慧文旅。

夯实智慧文旅信息化基础。加快旅游集散地、车站、3A级以上景区、宾馆饭店、特色乡村等重点涉旅场所的无线网络覆盖和视频监控覆盖,打造便捷的旅游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智慧文旅公众信息服务平台,通过信息传播媒介和服务咨询通道,向游客提供全面的、立体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加强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与公路、铁路、机场、客运公司的无缝对接,向游客提供有效、实时、准确的交通、客流、停车等信息,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

拓展“辽事通”文旅应用场景。积极上线A级景区、星级酒店等相关服务;大力推动文旅企业“辽事通”健康码推广和注册,指导文旅行业人员知码、懂码、用码、检码,提升文旅行业精准疫情防控能力水平;全力推进“辽事通”居民电子身份证在全市A级旅游景区、博物馆票务办理过程中的应用,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依托“辽事通”平台,开展朝阳文旅宣传推介,推出旅游精品路线,提升城市知名度。

建设智慧文旅管理平台。完善旅游应急指挥系统,加强公安、交通、市场监管、卫生等部门信息共享和协作联动,结合旅游信息数据形成旅游预测预警机制,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完善在线行政审批系统、产业统计分析系统、旅游安全监管系统、旅游投诉管理系统,建立使用规范、协调顺畅、公开透明、运行高效的旅游行政管理机制。

建立文旅大数据平台。建立健全文旅资源数据库、景区旅游接待及游客分析数据库、旅游统计年鉴数据库、旅游抽样调查数据库、区域消费分析数据库、乡村旅游资源数据库。加快旅游与公安、交通、工商、统计等部门数据共享共用,推动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OTA企业等相关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采取数据互换、市场换资源、购买服务等方式进行数据共享。对游客数量、行为喜好、消费习惯、景区流量、交通运行、旅游投诉等进行多维度旅游大数据分析、处理与挖掘,为领导决策、游客服务、市场推广、精准营销等提供依据。丰富完善旅游产业基础数据,推进涉旅部门数据共享交换,加快旅游物联网数据自动采集分析,通过开发和完善行业数据网上直报、游客(车辆)统计分析、旅游团队服务管理、旅游调查统计分析、产业经济运行综合分析等系统,实现对旅游产业运行情况动态、量化监测。

②发展电子商务。

推动朝阳市批发、零售、餐饮和住宿等领域应用电商直播等电子商务新业态新模式,释放消费活力,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推动旅游业发展电子商务,以旅游商务网为载体打造朝阳市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把旅游产业链的上游客户和部门,同下游旅游服务企业通过该平台有机结合起来,为游客提供旅游产品查询、预订、支付等旅游全过程一体化服务。推动工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鼓励打造行业知名、专业垂直的电商平台。以电子商务赋能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创新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模式,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开展省级电商示范县创建工作,提升农村电商公共服务水平,打造具有特色的农产品电商供应链体系,推动朝阳市农村电商协同联动发展。到2023年,培育2-3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达到20%以上。

③发展智慧物流。

积极探索“互联网+高效物流”发展模式,推进智慧运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实现行业内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形成集物流信息发布、在线交易、智能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鼓励企业物流信息与智慧运输综合服务平台对接,实现运输配载、跟踪追溯、库存监控、车货匹配、动力优化、运输协同、仓储交易、企业联盟管理、供应链管理、智慧物流配送等物流信息的数字化。

④打造智慧商圈。

开展商圈智慧化建设。加大商圈内5G、高速WIFI网络覆盖,建设商圈数字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商圈内信息互联互通、消费客户资源共享,提供客流疏导、信息推送、消费互动、物流配送管理、商圈运营管理等服务,实现配套管理服务全面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推进商圈o2o电子商务发展,鼓励商圈对接各类主流电商平台和营销工具,整合实体商家产品和服务,引导商圈线上线下消费。建设智慧商圈运行监测中心,通过动态监测感知商圈运行态势及发展态势,部署智慧安防、智能防疫和综合应急等管理系统,使商圈管理更加科学高效。

⑤培育新业态模式。

积极探索线上服务新模式,培育发展“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打造“无人经济”,推广无人超市、智能便利店、自助售货机等新零售模式,大力发展体验消费、社交电子商务、近场零售、无人零售等新业态。培育共享经济,面向初创企业加快办公空间、办公设施、生产设备等创业要素分享,发展共享出行、共享租住、共享物品等新兴业态。发展众包、众创、众扶、众筹经济,探索建立集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科研人才共享、科研信息共享、科研咨询与合作开发于一体的创新模式。发展平台经济,打造协同制造平台、电商平台、物流平台。大力发展线上线下结合、跨界业务融合新模式,在医疗、物业、家政、教育、健康等领域建设大型生活服务平台。建设数字化、智慧化朝阳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壮大经营主体,扩大交易规模。


专栏7数字服务提升专项行动

建设智慧文旅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成文旅行业监管系统、综合服务系统、数据分析系统和宣传营销系统,对游客数量、消费习惯、景区流量、交通运行、旅行社组团、旅游投诉等进行多维度大数据分析、处理与挖掘,为领导决策、游客服务提供依据;构建全域全息文旅数据中心、文旅数据交换枢纽与共享系统,通过文旅物联网数据自动采集、企业直报、涉旅部门数据共享交换等方式实现文旅信息多元化采集和智慧化管理,构建面向旅游管理者、旅游企业和旅游者的智慧应用体系,实现旅游管理数字化、服务智能化和体验个性化目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在文旅产业的应用,不断提高朝阳市文旅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文旅发展战略、经营理念和运营方式的变革,为打造朝阳市智慧文旅城市品牌、实现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推进5G+数字旅游。应用5G+VR全景直播、5G+AR慧眼、5G+AI旅游服务、5G+社交分享等5G智慧旅游技术,推动景区智慧化全面升级。应用5G+VR、AR等高科技技术手段体现牛河梁文化、三燕文化、化石文化,增强现实感体验,将化石龙鸟、山川古果、文化精粹、传奇人物及故事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提升观感。

建设数字文化馆。加大数字化场馆网络平台建设力度,提升文化馆的有效职能,扩大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的覆盖范围。应用数字化技术,努力构建完善的统一数字化服务平台,促进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有效整合,形成文化馆、图书馆管理建设及服

务相适应的相关标准,促进线上内容和线下内容有效结合;基于基础网络建设,开辟博物馆信息资源共享,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博物馆各部门之间资源共享。同步引入数据库技术,利用数据库技术对博物馆藏品信息进行有效管理,替代传统藏品卡片式的管理方式,提高藏品信息管理力度。引入多媒体技术,采用动态展示方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展陈方式多样化和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查阅馆藏资料的需求,拓宽博物馆展陈模式。

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和“互联网+高质量农产品行动”,建设市、县、乡级农产品运营中心;整合现有农村电商平台,形成特色农副产品电子商务集群;运用网络直播等多媒体,加大农特产品宣传销售。大力发展直播电商,提升网红经济。推动直播电商团队建设,强化网红人才培养,助推全网红经济发展。到2025年,全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达到33%。农村电子商务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占农产品总交易额20%以上。

建设智慧物流平台推动5G物流园区建设,通过5G网络园区全覆盖,通过所有人、机、车、货、设备的一体互联,实现实时状态监控和指挥管理。推动5G智能仓储建设,加速智能无人仓的实现。推动5G智能运输和配送体系建设,实现物流中的自动驾驶、智能挂车、无人配送等。


3.促进特色化产业聚集。

以7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4个特色主题园区、12个重点企业产业园为辐射重点,围绕北票市的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凌源市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朝阳县的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建平县的新型环保材料产业、喀左县的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双塔区的医疗器械产业、龙城区的加华电子和微电子产业以及朝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有色金属、轻纺和数字产业,推动我市特色产业聚集发展。持续深入贯彻数字园区“六化”标准,即管理平台化、企业数字化、硬件智能化、产业生态化、数据可视化、数据共享化。

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重点行业和产业集聚区,培育行业和区域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云仿真、数字孪生、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等特定技术领域,培育技术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重点企业建设跨行业跨领域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平台企业提高平台面向不同行业和场景的应用服务能力,培育开发高质量工业APP。组织各县(市)区推动企业设备和业务系统上云上平台,扩大平台企业市场规模。

培育网络化协同新业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产品开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不同环节的企业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在产业集聚度高的特色主题园区,以智慧物流系统建设为切入点,推动园区内企业生产能力高效匹配、基本实现零库存,提高生产组织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打造企业间基于数据互联互通的协同设计、协同生产、协同服务,以及资源共享和产能高效配置的网络化协同场景。

培育数字化管理模式。搭建智慧园区管理平台,打造物流服务、产品溯源、人力资源与培训、企业服务、应急管理,统一对外信息发布等功能,实现园区数字可视化管理。推动园区重点企业利用数字孪生等新技术整合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环节各类数据资源,打通企业核心数据链,构建数据驱动的运营管理新模式。提高制造执行系统(MES)、资源计划系统(ERP)、质量管理系统(QMS)、仓库管理系统(WMS)等互联互通能力。

专栏8促进产业聚集专项行动

打造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应用。基于已建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加强智能化产品追溯、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企业供应链优化管理等标识解析创新应用。

建设智慧园区。在全市7个省级开发区搭建智慧园区管理平台,打造物流服务、产品溯源、人力资源与培训、企业服务、应急管理,统一对外信息发布等功能,实现园区数字可视化管理,与朝阳城市大脑对接,形成市级统筹、各园区分级管理模式。

(三)构建智慧高效的数字政府。

1.夯实数字政府基础支撑。

完善全市统一的政务云、政务网,全面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核心资源供给能力,夯实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对数字政府建设中的支撑能力。

提升集约化政务云平台能力。加快推进政务云整合,通过“一朵云”汇聚全市各级各类政务数据和应用,实现全市政务云算力及存储资源的集中调度和综合服务,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集约化基础支撑。提供“按需分配、弹性伸缩”的基础软硬件云服务,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引入多云管控架构,推动全市政务云资源统一管理,上接省政务云管理平台。推动全市政务应用迁移上云,进一步推进资源整合、数据融合。

提升电子政务网络支撑能力。加快推进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网络覆盖范围和带宽。建设主干网络备份路由,提高网络安全及服务能力。提升政务外网多业务承载能力,实现数据、视频等多业务流量统一承载。加快推进政务外网与部门非涉密业务专网的整合对接。加快全市电子政务外网IPv6(24)改造。

专栏9 夯实数字政府基础设施支撑专项行动政务云平台。按照集约建设的原则,以现有的市级政务云平台为基础,对现联通政务云、信创云进行整合,实现全市政务云算力及存储资源的集中调度和综合服务,对国产化政务云(信创云)进行平滑扩容,按照全栈云服务能力进行规划,确保政务云具备提供IaaS、PaaS、SaaS(15)的能力,满足数字政府建设算力、存储、安全等多元化需求,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集约化基础支撑。电子政务外网。优化骨干网络结构,持续推进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升级扩容。加快市、县、乡、村四级电子政务网络IPv6改造。加快非涉密政务专网的融合互联或迁移整合。加快电子政务外网向国有企业、乡(镇)、街道、村社覆盖延伸。



2
.统筹数字政府资源要素。

按照省一体化数据资源管理平台技术架构及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市、县两级数据中台,提高数据支撑能力,加强数据共享、数据治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等公共数据支撑能力建设。

建设完善数据资源库。持续完善自然人、法人、空间地理、社会信用和电子证照等信息基础库的建设。各部门围绕本部门业务主线,汇聚整合关联数据,构建完善本部门业务主题库,为本行业及跨行业业务的开展和创新提供数据支撑。基于基础库、主题库等,建设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应急指挥等专题数据库。

加强数据治理。明确数据采集、汇聚、存储、共享等各环节数据质量和职责要求,建立健全数据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政务数据治理管理架构,以业务应用为导向,开展数据治理。

推进数据开放共享。进一步规范数据资源目录,形成统一标准、动态更新的数据资源目录体系。推进数据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有序共享。推进中、省直部门业务系统产生的数据向基层部门开放共享。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协调推进社会数据共享。

专栏10 统筹数据资源要素专项行动建设一体化数据资源管理体系。推动政务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完善人口、法人、信用、空间地理和电子证照等公共基础数据库,实现各级各部门政务数据、各渠道社会数据汇聚融合;重点建设公共主题数据库体系,以部门为主体,以服务对象基本信息、服务资源基本信息、服务行政结果基本信息为核心,建设公共主题数据库,促进全市各级各部门数据共享。推进数据资源治理。按照省相关数据治理规范,落实“一数一源”要求,建立数据治理机制。通过数据加载、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抽取、数据标签化等技术,实现“资源清晰、质量可控、共享规范”的数据治理目标。从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时效性等维度对数据质量进行核验,开展数据质量评估、检查、监测、分析等工作,强化数据使用全过程管理,推进数据质量提升。按照各业务部门履职需要,确立权责事项与数据资源的关系,界定各级、各部门采集、治理、共享数据资源的责任,形成由各个数据提供部门负责的数据治理良好格局。推动政务数据资源开放。建立市、县两级政务数据共享议事协调机制,制定政府数据开放目录和数据开放共享标准。形成统一标准、动态更新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推进数据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有序共享。逐步建立“按需共享、统一流转、随时调用”的数据共享机制。参照省级共享交换标准规范,横向联通市级各部门、向下覆盖县级部门,实现与省级平台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协调推进公共服务机构、相关企业及第三方平台数据等社会数据共享。



3.加强数字政府应用支撑。

完善全市统一的业务中台及技术支撑平台,为各部门应用提供灵活配置的统一公共支撑能力,创新公共支撑应用,构建数字政府新生态。

完善业务中台支撑组件。依托省政务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全市统一身份认证账户库,为全市各类应用系统提供统一身份认证服务。建设统一支付系统,支撑非税支付业务网上缴费。建立统一消息系统,为公众提供政务服务通知消息,逐步实现各类消息通知的智能管理和自动分发。建设统一客服系统,建立面向群众和企业统一的政务咨询、投诉、建议平台,实现统一业务管理。建设统一电子档案,实现各部门政务服务档案电子化归档、存档、调阅。

建设统一技术支撑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服务组件为部门应用提供人脸识别、文字识别、图像识别、视频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人工智能基础能力。通过大数据赋能能力建设,提供通用功能模块,快速构建跨层级、跨地区、跨部门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区块链服务平台,支撑各级部门快速开展区块链场景应用,实现数据共享加密、防篡改、可溯源,保障数据安全。搭建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为全市各部门地理信息相关应用提供地理信息数据、建筑信息模型共享服务。建设视频资源融合平台,加强全市各类视频监控资源整合及集中管理,开展视频图像信息在综合治理、应急处置、民生服务、生态保护等领域的共享应用。搭建物联网数据平台,推进城市交通、环卫设施等城市运行感知单元的统一接入、集中管理,推进物联网数据开放共享。

专栏11 提升数字政府应用支撑专项行动统一身份认证。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为基础,构建统一身份认证中心,推动全市各级各类政务信息系统全面接入、统一受理,实现一次认证、全市通行。统一支付平台。建设统一、安全、高效的便民支付平台,提供网上缴费、缴费查询、查验下载等公共服务。统一电子档案。依托数据共享、电子证明、电子印章等基础,搭建市电子档案系统,实现各部门政务服务档案电子化归档、存档、调阅。统一智能客服。以“12345”服务热线为基础,建立面向群众和企业统一的政务咨询、投诉、建议平台,健全统一接收、按责转办、统一督办、评价反馈工作机制。统一消息系统。集成政务服务网、移动端APP、手机短信等消息通知渠道,为公众提供政务服务通知消息,逐步实现各类消息通知的智能管理和自动分发。AI赋能中台。围绕公共安全、城市应急、城市管理等城市业务应用,提供城市视频数据智能分析能力。构建集成自然语言处理、语言智能问答等功能的通用算法模型和控件库,持续拓展智能辅助决策、智能材料预审等应用场景。大数据赋能平台。提供基础数据分析、通用技术服务、等通用服务功能。通过大数据能力的集约化设计、集中化建设,提供大数据通用功能模块,快速构建跨层级、跨地区、跨部门大数据应用体系。区块链平台。构建全市统一的区块链平台,推进各部门业务系统与区块链平台对接,实现业务办理过程、办理结果等数据资源“上链”,实现数据共享加密、防篡改、可溯源,保障数据安全、跨网安全,提高数据协同应用时效性。城市信息模型(CIM)。对城市主城区和县(县级市)重点区域建立三维模型,对城市物理实体进行快速索引、定位及关联信息加载,关联人口、法人、地名地址、政务服务、城市管理、应急指挥等要素信息,建立面向各类专题的数据图层,刻画城市细节、推演未来趋势,为全市各部门地理信息相关应用提供平台支撑。电子印章和电子证照普及应用。加快电子印章和电子证照在政务办公、政企办事、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应用,确保政府内部数据报送安全可信,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重复提交材料、证明等问题,实现电子证照在“一网通办”中全面应用、电子证照全面普及、电子印章跨域互认互验。



4
.拓展数字政府业务应用。

打造优质便捷的政务服务。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用数字化赋能方式倒逼政务服务流程优化,强化服务全流程监督管理,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辽事通、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平台、一件事一次办系统等为核心,打造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加强升级版。

打造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整合汇聚政务服务和城市治理数据资源,加强经济调节、社会治理、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保、交通出行、营商环境、法治建设、民生服务等领域的数据挖掘分析、态势研判及模型预测,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管理体系,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闭环的数字化治理模式,实现市域范围“一网感知态势、一网纵观全局、一网决策指挥、一网协同共治”,推动社会治理“一网统管”。

完善政府运行“一网协同”。完善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实现数字化、协同化、集约化办公。拓展移动办公能力,实现政务信息实时提醒、非涉密政务工作便捷处理的协同办公新模式,提高跨部门政务业务协同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推进政府运行“一网协同”。

打造城市全局“一屏统览”。建设智能决策运行指挥中枢,围绕营商环境、智慧园区、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等专题,运用数据关联分析、AI等技术,分级分类推进数据协同,构建智能化、精细化、可视化的数字界面,及时跟踪、预测、研判和反馈城市各领域服务及治理状态,辅助领导决策,为政策制定、工作改进提供数据支持及科学依据,实现决策分析“一屏统览”。

专栏12 拓展数字政府业务应用专项行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面优化再造业务流程,推进更多便企利民事项“跨域通办”;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实现“政务服务驿站”全域普及;全面打造个人和企业专属材料库并向“辽事通”延伸。智慧人社。整合社会保障信息资源,加强人社数据治理、共享交换及开发应用。推广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服务模式。全面推动实体社保卡与电子社保卡协同应用,充分体现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服务管理的特色化及创新性。实现统一的发行服务、身份认证、信息交互、接入控制、应用管理、业务调用等服务管理功能,实现统一发卡、统一服务和统一技术支撑体系。协调推进社保业务全流程协同管理、基层综合办理和网上一站式服务。加快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管理一体化、服务一体化,整体提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综合管理服务水平。以“一体化”统一受理平台为核心基础,融合社会保险、就业创业、劳动关系、人事人才各业务版块,形成全业务“统一、共享、协同、联动、多元、开放”的“互联网+人社”模式。全面整合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民政等部门的就业政策和服务内容,实现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间、各相关部门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实现人社政务服务“一卡、一网、一门、一次”。营造办事方便、高效透明的人社新生态。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平台。扩大收集和监测各领域经济运行数据的范围,运用经济运行大数据分析与模拟仿真模型,提升政府对就业、产业、投资、消费、区域等重要经济指标动态监测统计分析能力,实现主要经济指标智能化分析、可视化应用,提高识别防范金融、地产等领域经济运行风险能力,提高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调节手段的辅助决策支持能力。城市应急管理系统。围绕自然灾害、城市安全、水利防汛、森林防火、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提供监督管理、监测预警、指挥救援、决策支持等支撑能力。智慧城管。进一步扩充网格化管理服务事项库,推进视频AI智能识别在网格化管理平台业务中的应用,通过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对网格区域内的违法占道、垃圾堆放、井盖异动、违规建设等事件进行实时的检测报警。城市生命线监测。加快推动燃气管网“数字地图”建设,加快地下燃气数字管网系统构建,提升智能化、数字化管控能力;加强对全市供水、热力、排水等城市生命线运行情况的综合监测,建设可视化城市生命线管理系统,加强对城市生命线感知数据的实时感知和挖掘分析,提升安全事故实时预报预警水平。智慧监管。加强食品、药品加工流通等重要环节数据采集,建立数据图谱、主题数据集和分析模型,实现产品溯源,通过大数据研判分析预警,实现“食品源头生产可控、生产流通过程可查、事前预警事后可追溯”的全流程监管。能耗在线监测。实现用能重点企业能耗情况实现实时监测与控制。建立产耗预测模型,水、电、气(汽)、煤、油以及物料等消耗实现实时监控、自动分析,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调度、平衡预测和有效管理。智慧公安。推进公安大数据平台、情指勤舆一体化系统、新一代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智慧公安与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融合发展,加强对电信诈骗等新型犯罪的打击力度,提升公共安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智慧消防。建设消防大数据平台,建立“用数据研判评估、用数据预知预警、用数据辅助决策、用数据指导实战、用数据加强监督、用数据改革创新”的消防工作新机制,实现人、物、事等动态实时监管和研判,规范监督消防工作的履职行为,全面推动消防安全管理能力的新提升。营商环境。持续完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营商环境大数据平台。汇聚政务服务、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信贷获取、税费缴纳等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指标,定期对营商环境进行分析,建立常态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评估机制,推动我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开展一体化协同平台国产化适配,围绕办公、办会、办事等日常办公需求,开发政务应用,加强平台OCR文字识别、语音识别、在线文档、手写签批等通用能力供给,实现与各级党政机关办公系统和数字化应用互通,做到政令一键到底。智能决策运行指挥中枢。重点围绕经济运行、营商环境、智慧园区、生态环保、政务服务、市场监督、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疫情防控等9大专题开发应用,整合各相关部门数据资源,按主题、成体系地加以分析研判,通过图表、三维场景、专题图、GIS呈现等可视化方式,为领导决策提供实时、可靠的数据依据。在突发事件或日常调度过程中,实时进行指挥调度、任务下发、督导督办,为城市政策制定、应急联动、流程优化、领导决策等提供科学高效的能力支撑。



(四)
提供普惠均等的公共服务。

1.发展智慧教育。

加强校园无线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智慧校园服务体系,实现IPV6规模化应用和服务升级,加快5G网络环境建设,推进大中小学校高速无线网络全覆盖,加快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全面改善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

建设智慧(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将现有分散系统进行整合,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和一站式登录,实现校园智慧办公、教学质量监测、智能质量分析报告、智能选排课、电子备课管理、考务管理、人工智能学业预警及平安校园管理等功能。加快数字图书馆、智慧教室、智慧实验室等智能学习空间建设。大力发展在线教育服务,形成基于“互联网+教育服务”的新模式。

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建立覆盖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互联互通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完善教育基础数据库,建设教育大数据分析主题数据库,推进教育决策和管理信息化、教育内容资源均等化,提升政府教育决策、管理和服务公共服务水平。

2.发展智慧医疗。

推进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以全民人口健康大数据为基础,通过业务协同、分级诊疗系统以及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通过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诊断等数字化医联体、医共体业务开展,打破地域限制,有效整合上下级医疗资源,促进区域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与共享,提升基层医院信息化水平及远程医疗水平。加快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加快5G+远程医疗场景落地推广。

3.发展智慧养老。

推进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养老服务信息资源规划、管理和应用,以养老服务大数据为依托,精准对接居家和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形成统一系统、统一政策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养老体系,实现多方式受理、统一评估、严格监管,为老人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康养结合、医养结合等服务。

4.打造智慧社区。

推进一批智慧社区试点建设,建设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向社区群众提供政策法规、社区动态、周边菜场菜价、天气预报等服务信息查询,并提供电费、水费、煤气费、电话费等各类费用的查询、缴纳等功能,为居民提供“一屏式”服务。在社区养老、医疗等领域提供电子辅助终端,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信息化服务支持。依托物联网技术,提供社区充电桩、车位、电梯智能管理,温湿度智能监测和水、电、气、暖智能控制等相关服务。

社区安全管理平台建设。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高社区公共场所监控能力和质量,扩大监控范围,实现对社区道路卡口、小区出入口进出车辆的实时管理,实现社区内重点区域和人群高密度区域社会视频资源接入“天网”系统。通过人脸识别门禁、智能监控、居民用户和物业端APP等实行实人认证服务,加强社区内重点特殊人群监管。

专栏13 打造智慧公共服务专项行动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云平台。构建以课程化资源为主体,多元共建、开放共享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有效供给和服务机制。搭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平台,完成校外培训机构的摸排、整改、审批、学科类培训备案、社会监督等工作,面向社会公布校外培训机构的有关政策、白名单、黑名单、学科类培训班等信息,依托平台受理群众投诉,实现校外培训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完善教育基础信息资源库和教育大数据分析主题信息库,形成全市教育信息数据资源目录,推进教育数据资源整合应用。

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构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库,实现全市医疗健康卫生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规范和促进医疗健康新模式的形成发展和应用,大力推进互联网健康咨询、网上预约分诊、移动支付和检查检验结果查询、跟踪随访、健康管理等服务应用,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高效、公平的基本医疗和健康服务。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推进影像云建设,逐步推广医学影像去胶片化管理新模式及实现医学影像医院间信息共享。

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实现与相关公共服务信息平台联网、与社区服务网点及各类服务供应商对接,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促进供需对接,增强精准服务能力,为老年人提供各类线上和线下融合的服务。加强对养老机构日常经营及安全运营的监督。建立动态完整的老年人及服务组织信息数据库,开发智慧养老APP,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享有“点餐式”综合化居家养老服务。启动智能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通过为老年人家庭安装智能设备,利用智能化手段,不断改进传统服务方式,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提升老年人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建设网上社区服务超市,向社区群众提供政策法规、社区动态、周边菜场菜价、天气预报等服务信息查询,并提供电费、水费、煤气费、电话费等各类费用的查询、缴纳等功能,为居民提供“一屏式”服务,提升社区服务水平,让居民享受优质的生活服务。整合应急、公安、消防、气象、交通、城管等社会治理信息资源,实现城市信息发布应急管理,提升社区治理水平,让居民享受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依托物联网技术,提供社区充电桩、车位、电梯智能管理,温湿度智能监测和水、电、气、暖智能控制等相关服务。

(五)建设繁荣创新的数字乡村。

夯实乡村数字化基础,推动数字化转型,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支持凌源市做好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支持喀左县做好省数字乡村试点建设。

1.夯实乡村数字化基础。

加快乡村通信基础通信网络建设,提升农村光宽带网络接入能力,深化4G网络覆盖,推进5G网络建设。完善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对永久基本农田实行动态监测。加快推进农村地区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农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

2.推动乡村数字化治理。

大力推广使用“互联网+党建”,提升农村党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推动党务、村务、财务网上公开,畅通社情民意。推动“互联网+社区”向农村延伸,加快推进实施农村“雪亮工程”,深化平安乡村建设。建立农村生态系统监测平台,建设立体化山林、河流和地质灾害防控数字体系。依托在线政务服务平台,重点推动涉农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监管、便民服务项目的协同化、在线化,全面提升农业农村政务服务水平。

3.探索信息惠民新模式。

发展“互联网+教育”,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与乡村中小学对接。完善民生保障信息服务。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劳动信息、社会救助信息共享,加快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社保关系网上转移接续。推进“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搭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平台,为城乡群众提供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

专栏14 数字乡村建设专项行动夯实乡村数字化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农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加快构建覆盖乡村、高速畅通、服务便捷的基础通信网络,提升农村光宽带网络接入能力。深化4G网络覆盖、推进5G网络建设,推动窄带物联网(NB-IoT)普及应用。完善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对永久基本农田实行动态监测。加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建设乡村振兴气象保障工程,提高智慧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基于信息化标准体系,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统一规范的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管理。加快推动农村地区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农业生产加工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进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农业建设。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完善流通企业合作机制,推进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大力提升电商、快递进农村综合水平和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完善农村消费商品供应渠道,依托村邮站、快递网点等发展农村电商末端网点,实施“邮政在乡”、升级“快递下乡”,加快健全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推动乡村数字化治理。大力推广使用“互联网+党建”,不断丰富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和方式,充分运用全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提升农村党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继续发挥“互联网+党建”在推进便捷化利民服务、实时化培训教育、动态化监督管理、扁平化交流沟通等方面功能,推动党务、村务、财务网上公开,畅通社情民意。推动“互联网+社区”向农村延伸,加快推进实施农村“雪亮工程”,深化平安乡村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法治乡村。建立农村生态系统监测平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数据,建设立体化山林、 河流和地质灾害防控数字体系,实现对重点区域、重点点位的实时监控。依托在线政务服务平台,重点推动涉农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监管、便民服务项目的协同化、在线化,全面提升农业农村政务服务水平。探索信息惠民新模式。发展“互联网+教育”,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与乡村中小学对接,丰富和完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劳动信息、社会救助信息共享,加快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社保关系网上转移接续。推进“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推进网上便捷有效签约服务。推进数字文化馆建设,搭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平台,为城乡群众提供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引导农村网络文化正向发展,支持“三农”题材网络文化优质内容创作。



(六)加强网络和数据安全保护。

1.夯实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

深化国产化适配及建设。以国产化处理器、操作系统为底座,采用国产化服务器、数据库、中间件、终端等软硬件,构建高安全、高可靠的国产化数字环境。逐步推进政务信息系统适配与开发,强化国产应用系统的设计和适配能力,确保政务信息化系统稳定性、安全性、扩展性与实用性。建设市政务大数据中心、同城备份中心、异地灾备中心,完成同城双活、两地三中心建设,建成规范可靠的政务云容灾备份体系,保障政务应用安全稳定运行。从业务需求出发,针对各党政机关网站和重要信息系统建立以网页防篡改、域名防劫持、网站防攻击以及密码技术、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为主要措施的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密码基础设施和密码服务体系,推进已建网络和政务信息系统密码应用改造,实现密码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及以上政务信息系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等重要网络和系统中全面应用。

2.强化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

坚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同步推进,健全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建立多层级、全天候、全方位的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安全可控,保障数字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制定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政策及实施办法,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立全市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搭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应急协调指挥平台,完善数字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提升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能力。围绕城市运行、企业经营、市民生活等层面的信息安全保障需求,形成关键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目录体系,提高关键基础设施和重点领域信息安全水平。强化网络数据资源安全保护,推动数据防窃密、防篡改、防泄露、数据脱敏、数据审计、数据备份、加密认证、流动追溯等安全技术研发和部署,增强重要数据资源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能力。推进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建设和完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容灾备份、政府部门互联网安全接入服务平台、电子数据司法鉴定中心等基础设施。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组织保障。

依托数字朝阳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数字朝阳发展重大政策和重点任务的统筹。建立数字朝阳建设考核指标,形成常态化考核机制。依托省内高校、研究机构的科研力量及智力资源,组成数字朝阳发展联盟,协助开展顶层设计、技术咨询、方案论证、成效评估等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撑。成立数字朝阳生态联盟,有效聚合技术、产业、金融等各方力量,调动本地企业参与数字政府建设的积极性。出台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配套制度和业务流程,加强工作协调,构建统一领导、上下衔接、统筹有力的组织体系和各县区、各部门协同联动的综合协调机制,保障数字朝阳建设顺利推进。

(二)完善政策措施。

在简化行政审批、优化公共服务、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强化数字人才支撑、鼓励数字技术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增强第三方服务推进数据资源整合、推动融合发展等方面出台具体可行的政策措施,增强产业政策对新业态的适应性和实用性,扎实推进并持续创新各项先行先试政策。梳理重点扶持对象,加大扶持力度,打造领军企业。加强政策措施的落地执行、数据监测、监督考核与成效评估,形成政策措施持续优化的良好机制。

(三)加强规划统领。

加强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建立推进机制。提出朝阳市“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发展总体思路和规划布局,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等。以总体规划为统领,围绕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人工智能发展等方面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推进各类数字化发展创新试点示范。

(四)统筹重大工程。

建立全市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库,实行清单管理、动态调整、滚动实施。以新型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3个重点领域为主攻方向,市县联动谋划推进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强化与行业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破。围绕解决企业痛点堵点和数字化需求,在服务诊断、上云上平台、智能工厂建设、标识解析节点等方面,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建设。

(五)落实资金保障。

设立数字朝阳专项资金, 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加大对数字经济发展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应用示范的支持力度。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和创业投资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股权激励税收优惠以及科技企业孵化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创新激励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开展知识产权、应收账款等质押贷款,扩大信用贷款规模。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投向数字化发展重点领域,放大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数字经济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六)强化统计监测。

探索开展针对数字经济新领域、新业态和新模式的专项统计研究,明确统计口径,构建符合朝阳数字经济建设新趋势的统计指标体系。建立数字经济统计监测机制,对责任部门的年度目标、指标和任务等实施情况进行科学和动态评估,制定发布朝阳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科学评估建设成效。梳理朝阳政务监管事项目录清单,通过政务服务网、服务热线、微信等渠道搭建公众监督平台,建立公众参与监察、评价的管理体系,推动政务服务监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七)营造发展氛围。

组织开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专题招商。开展数字化转型对接交流活动,组织企业与服务提供商对接,撮合形成更多的应用场景和项目。围绕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新型基础设施、数字科技、智慧农业、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数字化发展主题,积极运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手段,全方位、多渠道加大宣传报道,促进全社会广泛参与,提高社会公众对数字经济建设的认识和关注度,汇聚各方合力共同推进。

 

附件:

名词解释

 

1.数字经济: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2.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特点的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是实现人机物互联的网络基础设施。

3.人工智能:是利用数字计算机或者数字计算机控制的机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感知环境、获取知识并使用知识获得最佳结果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

4.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与现代工业融合发展的新产业和应用生态,是工业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基础设施。

5.物联网:指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

6.大数据:指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

7.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指以网络互联的移动化和泛在化、信息处理的集中化和大数据化、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及个人化为基本特征的第三代信息技术。

8.产业数字化:即数字经济融合部分,是指应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为传统产业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9.云计算:指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IT成本为驱动的计算模式,包括使用者、提供者和开发者三类角色。

10.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是一个行业或者区域内部的标识解析公共服务节点,能够面向行业或区域提供标识编码注册和标识解析服务,以及完成相关的标识业务管理、标识应用对接等。

11.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工业云平台。

12.数字产业化: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指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  

13.一网通办:是指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通过规范网上办事标准、优化网上办事流程、搭建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总门户、整合政府服务数据资源、完善配套制度等措施,推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推动企业群众办事线上只登录一次即可全网通办。

14.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采用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的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规上工业企业总数量。

15. 规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字化率: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控制的关键工序数量/规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总数量。

16.边缘计算:是指在靠近数据源的网络边缘侧,融合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满足行业数字化在敏捷连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

17.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

18.大数据产业:大数据产业是以大数据为核心资源,将产生的数据通过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并应用和展示,最终实现数据的价值。

19.AR:增强现实技术的简称AR,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视频、3D模型的技术。

20.VR:虚拟现实的简称,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

21.MES系统:即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是一套面向制造企业车间执行层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

22.ERP系统:即企业的资源计划,同时也指主要面向制造行业进行物质资源、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集成一体化管理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23.WMS系统:即仓库管理系统,是通过入库业务、出库业务、仓库调拨、库存调拨和虚仓管理等功能,对批次管理、物料对应、库存盘点、质检管理、虚仓管理和即时库存管理等功能综合运用的管理系统,有效控制并跟踪仓库业务的物流和成本管理全过程,实现或完善企业的仓储信息管理。

24.IPv6:是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信息来源: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本网|网站声明|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朝阳市人民政府

辽ICP备2020013812号-2 辽公网安备21130002000010号 网站标识码:2113000047

地址:朝阳市双塔区人民路1号 邮编:122000 邮箱:cydzz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