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人才赋能系列活动——首都高校助力朝阳高质量发展活动启动,33所首都高校的专家学者共聚朝阳、共商合作、共享机遇、共赢未来。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坤平,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郑安阳,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应用研究所执行所长谭佳佳,北京市朝阳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徐志辉,市委副书记、市长老颜武分别致辞。
此次活动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旨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坚持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人才先行,推动首都高校院所科教人才项目资源与朝阳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
李坤平表示,省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广泛开展系列人才活动,全省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性进展。此次首都高校助力朝阳高质量发展活动既是深化校地协同、激活创新动能的关键举措,更是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资源向区域发展一线集聚的生动实践,将搭建起人才、项目、科技、产业等要素融通的桥梁,必将促进高端智力资源向朝阳市汇聚,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希望各高校专家学者深入了解辽宁完备工业体系的坚实根基、新质生产力蓬勃生长的产业活力,通过交流合作持续支持辽宁及朝阳振兴发展。
郑安阳表示,朝阳有能源、化工等重工业产业的深厚根基,更有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的蓬勃生机,为开展深度合作提供了广阔舞台。首都高校科技信息联盟将充分发挥学科人才科研优势,与朝阳在产业技术攻关、人才联合培养、创新平台共建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推动各方在科研平台、创新创业载体等方面资源共享,共同打造校地企合作新典范,为朝阳产业升级、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谭佳佳表示,朝阳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是紫砂产业的热土,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可以创造新的文化形态、文化体验和产业模式。清华团队将科技文化融合的技术底座与该县特色文化产业相结合,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紫砂产业繁荣,塑造有影响力的世界级品牌。同时,持续挖掘牛河梁红山文化历史价值,利用文化数字化沉浸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传播好红山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徐志辉表示,北京市朝阳区与辽宁省朝阳市共同肩负着以朝阳之名育时代新人的光荣使命。近年来,朝阳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此次合作不仅是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要契机,更是深化区域协同发展、共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北京市朝阳区将锚定双向互通优势共赢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强两地教育领域交流合作,助力朝阳市建设教育强市,也为北京市朝阳区教育注入新动力。
老颜武在致辞中对领导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对首都高校和各界人士给予朝阳振兴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说,朝阳是辽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开放合作的“西门户”,与首都人文相亲,交流密切,尤其是与首都高校深入开展共建人才工作站、开展校企合作等活动,为朝阳振兴发展注入了全新动能。此次活动必将推动两地科创人才与资源场景的双向奔赴,成为科创成果落地生“金”、各界英才大放异彩的逐梦舞台。朝阳市将为合作项目提供全周期服务保障,让校企人才在朝阳舒心创业、顺心投资、安心发展。
现场,多所首都高校与我市多家企业签约,市教育局与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协同赋能教师合作发展框架协议签约,清华大学成果转化紫砂产业创新平台启动。
出席启动仪式的领导还有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鲁春丛,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博士后校友会常务理事赵新力,中国石油大学党委副书记文永红,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荆涛,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助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郑国民;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等省直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代理市委秘书长蒋涛主持启动仪式,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苓丽参加,副市长高宇恒介绍朝阳产业发展情况,朝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孙士国参加。